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从幼儿绘画看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19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如何通过儿童绘画培养儿童形象思维。

  我们要谈的事情是如何教育好儿童。这个问题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谈,哪个老师谈,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家长也都希望在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方面获得一点帮助。

  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以及如何解决就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国家教委提倡我国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许多家长也开始考虑,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对“素质”怎样理解?有一次,有一个很大的会议,与会者提出两个问题:1、什么是素质教育?2、怎样进行素质教育?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解答起来难度很大。

  首先,什么是素质教育?国家教委把素质教育主要放在中小学生教育上,接着把它逐渐扩大,上到大学,下到儿童。“素质”一词的涵义按其本意来说就是一个基本素材,对人来说就是素质,对心理学来讲就是先天遗传的东西。所谓先天素质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从遗传素质挖掘他先天发展的可能性,等于说挖掘先天带来的潜在能力。从字典上看,素质的另一个涵义是质量──人的质量。扩大一点范围,包括各个行业培养一个高质量的人。我们现在姑且不谈素质教育,单说现在怎样教育好孩子,家长往往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3岁孩子开始教育晚不晚?”可以这么说,如果说晚,那么已经晚了三年;要说不晚,也是正确的,孩子从0岁到16岁都叫做儿童,它的教育都是儿童教育,应该说是从0岁开始,在儿童期哪一个阶段进行的教育相对人生发展来讲都是不晚的。

  前几天我到一所小学去,与校长谈天时聊起差生,她的感慨就很多。她说:“我们从一年级开始教育孩子,可是我们不是在塑造,而是在改造。”也就是说孩子的许多毛病已经是从儿童带过来了,上了小学已经形成了这些毛病。后来我去幼儿谈了这件事,园长也强调他们也是在改造孩子,孩子上幼儿时已经带来这些毛病了。这么推下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就是从家庭开始了吗?孩子的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是从家里开始了。家长不能再说:“我也是在改造孩子。”孩子的一些问题的确产生在家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只要孩子没有离开你,尽管孩子上幼儿、小学、中学、大学他都要受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解脱对孩子教育的责任。这个责任可以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先天带来的素质,这是不可改变的遗传素质;另一个方面是家长平时跟孩子在一起,家长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这是后天带来的那部分特质。所以他的先天特质、后天特质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素质确实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落实到家庭教育确确实实非常重要。学校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每一阶段教育都有特定的内容。对家长来说,家庭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复杂的、非常细致的、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也有必要解决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问题从本质上说是面向未来的。任何家长心里都非常明了教育孩子决不是仅仅为了今天,决不是为了此时、此地、此事。目标是希望他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或者说让孩子将来做一个有用的、能干的,在社会竞争中能够是一个胜利者,或者说是能够很好的在未来生活中完成他应完成的任务。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是放眼未来,立足现在。这是教育的基本本质。教育的实质,一方面是内容,把已经有的文化传递给他;另一个方面是教他能力,这个能力是社会变革的一个过程。他融入这个社会,包括他的态度,他的价值观,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等,他还要参加社会的改造。教育要放眼未来。未来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21世纪的初期,孩子将成为社会的动力。他们在这个社会竞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的中坚。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未来社会对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未来是个不确定的事物,虽然有许多未来学家,针对未来有很多猜测,但毕竟是个推测而已。那个时候到底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推测。

  首先,面对未来,这些孩子必须是有知识的。

  未来社会是知识社会。社会发展步骤是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的。1996年开了一个国际会议,会议提出关于“知识经济”这么一个名词。美国首先提出来,这个名词很快被世界所接受。知识经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到那个时候,孩子必须要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现在我们就要给孩子一种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否则,孩子在社会竞争中就很难立足。

  举个现实的例子,现在社会结构和人员都在调整过程中,这个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的还是有知识才能的人,有些知识掌握不够的在社会变革终究很难立足。现在已经是这样,未来就更明显了,所以现在一定要把握这一条。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就是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

  第二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如果说按部就班的学习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那么就必须教会孩子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后面我还要针对这个问题具体讲解。

  第三点是培养孩子适应性。

  适应性就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我这个年龄许多变化已经跟不上了,在座的年轻人比较多,几年前,你们也不会想到现在社会是这样的。将来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更快,更新的更快,社会变化也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要有适应能力,以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在现实社会工作中,有些人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不行,这不见得是知识缺乏,而相当一部分是适应能力不行。所以要培养孩子灵活的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境适应能力,包括环境的变化要适应,这种适应能力动物也是有的;对于人来讲,还有一个适应是创造性适应,就是在现有环境的条件下,创造新的环境。

  第四点,协作能力。

  现在讲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许多事情,在全世界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方现在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一个国家发生,就会带动许多国家。再例如中国现在稳定人民币不贬值,此举就给现在经济危机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日元贬值很厉害,如果不加控制的话,日本从中获取利益,美国也从中获取利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中国的损失就很大,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我们能不能支撑下去?所以我国提出警告:如果日本再这样下去,那么中国人民币开始贬值。假使中国出现人民币贬值,那么会给世界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日本投入几十亿的美元来控制局面。国际间的协作能力尚且如此,对于孩子来讲,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以上几点是我考虑到孩子将来面向未来要具备的几点。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几点,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孩子目的是将来孩子能够具备这些能力,在工作之中具有一席之地。家长要从大处着眼,从未来着眼来考虑对孩子的教育。

  有许多家长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要不要参加绘画班?”这个问题比较具体,既然教育孩子一个是面向未来,一个是立足现在。但是面向未来不能给孩子吃大道理,那么就立足现在。未来的精神要在现在中体现,那么现在怎么做?家长无从下手。幸好在座的是儿童的家长,如果是小学生的家长,他们关心的是孩子不好好听讲,不好好写作业,功课上不去。家长别的都不要听,只要听怎样解决。

  立足现在也要考虑把未来和现在结合在一起。包括现在儿童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他的教育情况是什么样的?将这些结合起来,有针对地对孩子实行教育。有些家长在孩子快上学时面临了一些问题。究其根源,往往是家长教育孩子不得法,溺爱,走进教育误区。这些问题都是长时间存在的。也许您孩子在小的时候,打了你一巴掌,你会觉得这孩子会打人了,并不觉得怎样。这些问题积累多了,才对家长产生影响。但是家长提问题的心态总是认为孩子有什么样的毛病,该怎样解决,没有哪个家长说他自己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毛病,他该怎样解决。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怎样来看教育。孩子的毛病是你和他共同造成的,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问题出现了,该怎样对待?孩子和家长互相牵制,相互之间形成了优点和缺点。形成之后,让一方解决不行,必须要双方解决。所以说教育问题是双方双向交互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教育是个创造性的工作,不可能我在这里拿出一把钥匙,大家回去都能开锁。我不过是给大家一个制钥匙的模子,然后家长回去针对各自不同的孩子配不同的钥匙。孩子一生下来便进入了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生理条件。家庭和家长都是属于社会环境。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家长要与孩子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包括与他学习,与他模仿,也包括孩子特点的展现,遗传素质的暴露及家长对他的改造。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一些孩子身上很有效,在另一些孩子身上较有效,在其他一些孩子身上根本没有效果,这些情况都很正常。所以家长要“拿钥匙的模子”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性的配制教育自己孩子的钥匙。

  所以说教育问题对各位家长任重道远,建议家长多学点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更好的教育孩子。

  还有一个问题是教育观点。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对儿童观和教育观的看法。我们国家的教育特点是自古代起,孩子都是被动受教育者。这就相当于把我们的教育看成是教育工程学,是教育工程学的塑造。事实上,孩子不是被动者,是主动的发展者,积极的学习者。任何一个孩子只要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他就会积极地发展,努力地去提高。比如说孩子整天玩,实际上他一方面在玩,一方面也在学习。但是他从玩中能得到多少知识,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环境的提供。有一个教育家,他朋友的夫人有个金壳表,孩子把金壳表给拆了,她很生气的将孩子打了一顿,这个教育家说她枪毙了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也就是说孩子的探索精神是个创造性活动。你应该正确引导,而不应该扼杀他的理想和创造力。孩子总是爱发展,1、2岁的孩子走在路上都要问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时候的孩子认识能力只能达到他想知道“是什么”的阶段,他只满足于是什么。等孩子到了4、5岁的时候,他就不满足“是什么”,他要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这时孩子发展到解决问题的阶段,深入一步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件事印象很深,我到东北去,有一个小孩放到了敬老院,没有人管他,我们在屋里说话时,他也听,我们笑,他也跟着笑。我感想很深,这个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积极向上的,没有一个孩子自暴自弃。有一次,我去幼儿,有两个孩子在罚站,我进去时正看见两人在玩,看见我后,假装站好。他们的脑子里没有犯错误的概念,他根本搞不清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我们对孩子的处理方法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孩子受到了批评,表面上看孩子好象无所谓,事实上如果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