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游戏专题论文 » 正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12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儿童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㈠角色游戏的特点

  ⒈儿童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儿童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儿童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⒉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扮演角色上,如扮演妈妈、老师、警察、解放军等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儿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这一反映过程充满了儿童的想象活动。二是表现在儿童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上。儿童在游戏中经常以一种简陋的游戏材料代替真实的物品,还能一物多用。往往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替代多种真实物品,比如小椅子一会儿当汽车,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这种替代正是儿童创造性想象活动的结果。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

  ㈡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⒈通过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儿童学习生活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儿童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儿童,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儿童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

  共同的游戏意愿可将儿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例如,有两个儿童不时有细小的摩擦发生,一次在医院的游戏中,一个扮演“医生”,另一个扮演“病人”,这时“医生”仔细地小“病人”看病、开药,还作了详细的医嘱,小“病人”看完病后和蔼地向“医生”道谢,正是在游戏中促进了两个儿童的自然和好。

  尽管游戏开展的情况不同,有时是几个儿童合作玩一个主题,有时是独自玩,有时是几个不同的游戏主题平行地进行着,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都要经常地发生一些联系。因此,在游戏中有助于发展儿童相互交往的能力。

  ⒉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儿童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儿童的个人意愿,满足儿童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儿童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儿童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儿童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是以上两个方面。毫无疑问,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所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儿童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