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游戏专题论文 » 正文

幼儿创新教育的天赐良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40

  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发表的《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儿童的创造力几乎表现在他所有的活动之中,而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纲要》也指出,幼儿“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构成了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最佳状态。游戏是创新教育的“天赐良机”。

  (一)、抓住契机,启发儿童创新意识。

  儿童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想象力若影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儿童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的时候;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的时候,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固定的成人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应当爱护和教育孩子的好奇心,敏感地捕捉儿童自由想象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力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正如爱因思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发展孩子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首先,要丰富儿童的经验,使其头脑里充满各种事物的基础。如:有计划地带儿童外出踏青、游览,启发他们认识自然景观和各种动植物,开拓视野,了解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其次,要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使儿童获得间接经验。让一切都成为儿童脑海中美丽动人的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

  (2)、有意识地鼓励儿童想象,变斥责为指导。儿童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在探索中的许多想法常常违反常规,我们教师应给予肯定和热情鼓励,同时注意引导儿童想象的方向,使他既符合客观现实,又超越客观现实。这样对发展儿童想象力大有好处。

  (3)、善于区别儿童是在想象还是在说谎。儿童阶段,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善,容易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获得的东西。我们教师不能轻易斥责儿童说谎,要深入了解,弄清真相。

  培养儿童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必须从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入手,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有效地对儿童进行创新教育。

  (二)、营造氛围,激活儿童创新思维。

  儿童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感性实践不仅可以强化游戏动机,而且可以迁移到教育情境的任何活动。于是,我们试着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儿童体验快乐,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亲自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有趣的游戏离不开新奇,创新游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孩子们在多次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创新水平正逐渐提高,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机。

  为此,我们从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入手,挖掘儿童内在的创造潜能。《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使儿童获得更直接、更具体的游戏素材,我们把教育延伸到公园、菜场、商店等,及时把儿童有创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在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技能提高了,建构思路拓宽了,建构时能心中有物,物有所指,为使儿童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注重为儿童提供激发想象的环境,提供小组活动的机会,正面强化儿童的创新举动,将儿童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儿童的积极参与上,注重训练儿童的迁移、转换能力,使儿童产生富有迂回变化的思路,从而有了革新和创造。

  在平时有些孩子喜爱动手剪贴,在秋天拾落叶的活动中,教师有意引导儿童用落叶变成各种形态,孩子会用树叶联想,剪贴成各种千姿百态的小动物,他们也会把这些树叶变成小动物形态联想编成不同的童话故事,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对孩子来说,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最终看到有趣的变化,这就是孩子活动的全部意义。

  为了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儿童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儿童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儿童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