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游戏专题论文 » 正文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环境创设的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055

  导读: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儿的教育就是创造并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儿童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宏兴幼儿课题组:许乐平

  一、幼儿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儿童

  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儿的教育就是创造并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儿童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的环境创设一直成为儿童在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不同的时期,班级的环境创设随着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悄然地变化着。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不象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儿童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幼儿的环境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儿童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的环境布置班与班之间在内容上、在空间的安排上更加突出班级儿童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由此可见,幼儿的环境对儿童而言决不是自发或随意设置的环境,而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精心创设的“适宜”的教育条件,只有这种“适宜”的环境,才能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及儿童的成长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师幼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二、环境设计的目标

  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制订了以下目标:

  1、能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和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儿童免受伤害。

  2、能经常保持与成人的联系。为提供儿童发展社会交往的机会,使儿童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

  3、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儿童自信心的发展。

  4、能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和生理需求。能帮助儿童确认和预测事情的结果。

  5、教师对儿童的行为有适当、及时的反应。

  6、对儿童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以鼓励儿童的探索行为。

  7、能为儿童提供各种不同的且具有意义的文化经验与智能刺激。

  8、安排丰富的游戏材料和设备,促进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

  9、教师应创设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符合环境。能有助于儿童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体现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而环境创设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它能激发儿童进行活动的兴趣与愿望。因此,环境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创设一定要与该年龄阶段的目标相吻合,以便更好地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烘托、渲染作用。例如:我们中班年级组研究的子课题是“中班儿童课程游戏活动中环境创设的研究”,于是,在室内环境布置中,我们使墙面布置成为完成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板块。我们在墙面上设计了一本大日历,日历中的每一页代表一年的一个月份,每一个月份旁是该月份生日小朋友的照片。这样,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我们就组织一次集体生日活动,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了解自己与别人的生日日期,增进情感并由此体验到集体分享的愉悦。

  (二)重视儿童的参与性

  为让孩子在全身心投入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责任感和爱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儿童参与设计、参与布置环境。我们实践证明:儿童参与的环境布置,对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可以全身心投入,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儿童参与还能培养儿童的信任感、鼓励性、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只有让孩子与多种材料发生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1、注重活动材料的丰富多样和层次性,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基础。

  2、注重美化环境过程中材料的多样性和制作手段的多样性。易拉罐、包装盒、贝壳、芦苇等巧妙利用和各种装饰方法的合理搭配运用,使环境内容异彩纷呈,给儿童美的陶冶。

  (四)体现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

  幼儿的环境创设中无论是幼儿整体规划布置,还是某一局部的装饰,都尽量力求结构的合理、色彩的协调、风格的和谐,做到繁简适度、浓淡相宜,使儿童感到清新美好。

  四、幼儿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幼儿物质环境装饰中的策略

  1。幼儿物质环境装饰中的色彩策略

  幼儿的环境,首先在色彩上,应该给儿童以美的视觉享受。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儿童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儿童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儿童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在为儿童们创造色彩对比、跳跃的同时,应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可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能解决幼儿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使环境更艺术化。

  2。幼儿物质环境装饰中的造型策略

  幼儿环境中的绘画造型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才能感染儿童。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儿童,因为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的儿童,对圆浑的造型能淋漓尽致的感知。墩实、稚拙的摸样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怜爱,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儿童较快的感知。设计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处——一些幽默、活脱的细节,例如滴着口水的舌头、咧着的大门牙、小的不能再小的斗眼、张嘴的大头靴会更令孩子们直愣着双眼,久久不愿离去。同时由于造型概括、简洁,绘画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行,更适用于幼儿、布置环境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

  (二)幼儿精神环境的创设中的策略

  幼儿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儿童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儿童会有一种安全感,继而产生自信心。就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来说,精神环境创设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

  1、教师的态度与身份。

  教师随时以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友善的态度与儿童平等的身份相互交往。因为不受任何拘束的心理环境更有利于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挥。

  (1)教师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儿童良好社会性为的基本条件。老师尽量理解儿童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善于对儿童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

  (2)教师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儿童,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压制儿童,不命令儿童,使儿童能积极主动、大胆、自信。

  (3)教师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来表示对儿童的关心、爱抚或不满等。

  2、引导儿童间的相互交往

  教师对儿童进行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来为儿童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地影响儿童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

  (1)引导儿童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有利于儿童同伴了解别人的多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也能使得到帮助行为的儿童学会正确的反馈方法。教师尽量多让儿童说说平时对某事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等。

  (2)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

  例如在游戏时,玩具要共享,不小心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等,教师鼓励儿童积极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成功的愉快,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愉快的情感。

  3、教师之间的交往

  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儿童同伴交往和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

  (1)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帮助、抚慰,给孩子一个耳濡目染的良好氛围。

  (2)教师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会给儿童带来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创设精神环境时,小至一个班的搭班老师之间,大至全园教师及全体教职工之间,都尽力成为儿童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

  (三)幼儿环境创设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1。环境装饰中的师幼互动

  环境是儿童日常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有时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儿童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儿童的学习探索兴趣,教师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儿童们对所学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尝试。为了让学有余力儿童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儿童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我们环境中的许多作品不仅是装饰幼儿环境的上乘之作,还可为教育、教学所用。例作品《谁最能干》图片上的围巾、衣服,长短不一,可放在区角活动中,作为计算教具,可用来认识上下、长短、数数。还可让儿童根据围巾的长短用线条作长短顺序的纪录;国庆节时将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放入区角,让儿童在了解中国的同时也认识了世界。当然,教师允许儿童可有不同种学习方法,在环境与师幼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教师与儿童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2、环境创设中的师幼互动

  是指在布置幼儿各活动场所时,教室根据儿童水平创设一部分任务,让他们共同参与,让儿童在这个的过程中体验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我们设计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难易程度悬殊的两部分内容存在,可让每个教师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创造的空间,能让师幼共同创作,难度大的部分由老师操作,难度小的部分由儿童操作,同时教师还可根据作品内容、儿童水平灵活添加一些他们操作内容。启发儿童充分想象自由表现,此时环境中的作品在儿童眼里,会如同己出,儿童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之中。

  二期课改将儿童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环境创设如能让儿童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参与、共同进行再创作。幼儿的环境便会更具有人文化教育意义。

  3、让环境创设成为师幼互动的成长之路

  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中,以儿童为唯一对象,呈现的手法多是图象。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不了解教师所提供环境的意义及内涵,不熟悉我们惯用的语汇。因此,很难与之进行互动,所发挥的教育作用也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在“海洋动物”,“深山老林”的图片旁都提供了文字说明,并伴有激励语“我来读,你来听”促进教师、儿童与环境的互动,最大限度发挥了环境的作用。

  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师幼间的互动,引导教师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必须让儿童与教师参与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给儿童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如:主题墙饰“地球妈妈”,儿童为了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一幅宣传画。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儿童和教师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儿童也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和儿童关注的话题,所以儿童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在儿童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处,并与儿童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儿童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墙饰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引导儿童继续收集、整理材料,丰富墙饰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儿童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环保信息,儿童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环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教师的角色也会从原先单纯的传受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教学策略不在是主要的创设手段,更多的是适时介入。

  总之,幼儿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儿童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儿童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使它对儿童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儿童成长的过程中。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