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游戏专题论文 » 正文

在大带小的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反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47

  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儿童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儿童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儿童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而角色游戏是儿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如何来培养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初浅做法。

  一、创造条件让儿童用语言与人交往,养成乐于与人交谈的习惯,角色游戏的各主题,可以说是再现了一个小社会,儿童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各种不同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病人与医生之间关系,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但是,儿童刚刚开始游戏时,由于受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跟其他角色很少交往,即是交往了,也是停留在动作交往上。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一味地给孩子喂饭,哄他入睡,给他洗澡,洗衣服,一系列动作发生后,却没有与孩子进行语言交往,这样,社会角色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也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养成儿童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

  1。教给儿童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

  儿童不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一些交往性语言。与人交谈时,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此,教师注意扮演一些与儿童从属关系的角色,或者与儿童扮演同一个角色。如:老师当妈妈、儿童当孩子、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儿童交谈、从中教给儿童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愿意吗?行不行?别害怕,没关系……”儿童也由于与老师角色之间发生关系,而必须开口与老师交往,经过几次训练,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游戏中,他们就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2。鼓励儿童积极用语言与人交往。

  儿童较丰富的交往性语言,为他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可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不能主动地与人交谈,这时,教师首先要鼓励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于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须与其他角色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她必须与孩子,爸爸发生语言交往,自选商场的经理,要与其他服务员和顾客发生语言交往……。虽然,开始时,他们只能用词和短句与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其次,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游戏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如:娃娃家的妈妈鼓励她去买东西时,学习讨价,小吃店的经理,除了引导他主动地与顾客和服务交谈外,还可以去银行存款或者领款给服务员发放工资,可以去邮电局买手机,还要挑个好号码……。

  经过多次的游戏,我们发现:游戏中的语言交往能形象地帮助儿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儿童识别别人的情绪,理解不同角色的语言,帮助儿童学习选择不同类别的语言去进行交往,进而模仿和迁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来。

  二、积极引导儿童通过协商解决中的矛盾与纠纷,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伙伴,他们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成人,成人能理解孩子的意图,而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儿童养成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习惯。因而,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角色之间的冲突等矛盾,这时,我们主要引导儿童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1。引导儿童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儿童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这里,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如:有一天,孩子们准备玩地震的游戏,需要一个奥特曼的角色来打败地震怪。这时,伴伴和用圣都想当奥特曼,怎么办?轮流猜拳总有一个人没得当,经过协商,他们决定两个人的能量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奥特曼。这样就能顺利地打败了地震怪,这样,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学会了协商。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