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年龄特征,这个似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问题,称得上是幼儿教育的ABC。但从当今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这个老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违反幼儿年龄特征的行为经常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就是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也常常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孩子施加各种压力,“拔苗助长”的情况也很突出。 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没有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少孩子挨打受骂,屡遭委屈,其实并非他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成人不了解或者忽略了他的年龄特征。因此,成人在教育中要用心探索幼儿年龄特征。 一、身心发展渐进的特征 幼儿身心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成人往往希望一步到位。如果孩子一时做不到,就会遭到批评,甚至打骂,这是很不公平的。 半岁以后的孩子开始怕生,怕生也是一种年龄特征。但是,孩子怕生的心理弱点是可以经过耐心教育和训练得到克服的。有个女孩子已5岁多了,因搬家换了幼儿园,妈妈接送她走过幼儿园门口时,让她向门卫张爷爷问好,她总是不出声,她妈妈没有责怪她,而是自己带头向张爷爷问好。张爷爷微笑着作答。女儿只是偷偷地看看他。后来妈妈问女儿:“你怎么不叫张爷爷呢?”她小声对妈妈说:“我不认识他嘛,以前又没见过他。”妈妈说:“我也没有见过他呀,从现在开始认识不行吗?”女儿对着妈妈的耳朵悄悄地说:“我害羞!”妈妈对她说:“你不叫他,他怎么知道你想和他交朋友呢?”后来,妈妈不去催促他,很耐心地等待她叫人时刻的到来。又过了几天,母女俩见到张爷爷在园门回扫地,还没等妈妈开口,女儿就已脱口而出:“张爷爷早!”孩子终于有了信心和勇气,自己克服了怕生、怕羞、怕叫人的心理障碍。孩子的脸上也流露出高兴和满足的神情。可见,只要成人不随意责怪幼儿,有耐心,沉得住气,孩子的心理弱点是能够经过教育、培养得到克服的,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二、认识活动直觉的特征 幼儿的思维依靠直接的感知觉。而成人靠理性思维,凭逻辑推理。成人往往认为这种差别是孩子犯“错误”造成的。实际上,是成人忽视了幼儿认识活动直觉的特征,孩子遭了冤枉。 比如,有位老师问孩子:“是飞机飞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呢?”她认为飞机比汽车快是常识,而孩子偏偏答道:“汽车跑得快!”老师生气地批评孩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当然是飞机快!”孩子也不让步,涨红了股争辩说:“就是汽车快!我坐在汽车上,看见窗外的树飞快地往车后跑,看看天上的飞机,走得好慢,汽车就比飞机快!”孩子靠自己的直接知觉来判定谁快谁慢,他的年纪小,还没有发展到用理性思维的境界。成人对飞机快还是汽车快的认识是怎样得来的呢?是通过间接的认识,比较两者不同的速度推理得来的。成人应该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可以把成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孩子只能慢慢长大,循序发展。要求过高,盲目催促孩子快快长大,是错误的。 三、认识片面的特征 看问题片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也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之一。可是,由于成人自己对幼儿这种年龄特征的无知,常常为此而责备、委屈孩子。 有一位妈妈常常对孩子说:“乖孩子,多吃点饭,快快长大。”一场有趣的对话开始了。孩子:“妈妈,你和我一起上幼儿园好吗?”妈妈:“不行,妈妈太大了,老师不要的。”孩子:“那好吧!等你变小了,我再带你去幼儿园。”妈妈:“妈妈怎么变小呢?”孩子:“那你每天少吃一点饭,不就变小了嘛!”在孩子的眼里,事情很简单,既然多吃饭能长大,那么少吃饭就会变小。他既不想离开妈妈,又想去幼儿园,由此萌生了一种想法;“如果妈妈能由大人变成小孩,和我一起上幼儿园,该有多好!”孩子片面看问题正是这一年龄特征的表现,是童真的流露。成人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善于引导他,教他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 四、好动的特征 幼儿好动,也是一种年龄特征。这是孩子身心处于急剧发展中的客观需求。有的家长和教师很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甚至讨厌好动的孩子。他们常在嘴边带一些口头语:“别去动”、“不要乱跑”、“别摔了”、“两手放好”等等,故意压制孩子。这是违背幼儿天性的,说得重一些,是对儿童权利的严重侵犯。 有这样一幕:早餐前,老师带孩子到院子里去活动。她发现一个小男孩在“捣乱”,便走过去一把抓住这个小男孩的手臂不放。然后,她继续去指导其他孩子活动,她走到哪里,小男孩只好跟到哪里。那位小男孩起先还企图反抗,但怎样也挣脱不了老师的手,慢慢地他也只好顺从了。小男孩手里原有一根跳绳,他这天被安排参加跳绳活动,眼见参加跳绳活动没有希望,他把跳绳也扔在地上了。晨间的20分钟活动时间很快过去了,这位天真活泼的孩子却没有机会参加活动。我们成人是不是应该宽容一些,让可爱的孩子展开翅膀自由地飞翔?家长和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也许会少出现一些“小胖墩”、“豆芽菜”、“小眼镜”,多增加一些健康儿童;使我们的新一代少一些呆板,多一些创造性。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五、不善表述的特征 幼儿时期,儿童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不够充分,他们自己心里的感受嘴里说不出来。不善表述是幼儿年龄特征之一,教师和家长应充分理解并加以尊重。 例如,有一位女孩平时表现很不错,一天集体做操时,外班的一位老师发现她没有认真做操,还去干扰别的小朋友,就让她出列,站到场边上。可是,操做完了,也无人理睬这个孩子。本班的老师并未被告知,也没有发现班上少了个孩子。过了好一阵子,门卫才发现了她,把她送回班上。这件事使这个快乐的小女孩的情绪一下子变得低沉起来。妈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没有什么。”其实,她只觉得心里难受,但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更说不出来。妈妈又向她班的老师打听,也问不出是什么原因。后来,妈妈多次耐心地和她会谈,她才说:“X老师不喜欢我!”妈妈对她说:“不会的!”但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妈妈只好将孩子情绪变化的情况告诉了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情,她向家长表示了歉意,答应对孩子做做工作。第二天,老师在路上碰到了这个女孩,对她笑笑,又摸摸她的头,这位女孩子也对老师笑笑,快活地跑开了。从此,‘乌云”从孩子的脸上一下子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