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科学教育论文 » 正文

数学学习五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3  浏览次数:184
  在多元化情境中引导儿童轻松学数学,需要教师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等情境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让儿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那么,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应如何做呢?   一、在故事情境中“学”数学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知识点、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如:在教认识7时,我设计了小灵通参观海底公园的故事。小灵通来到公园门口,一位机器人拦住了他的去路。机器人说:“小灵通,你要想参观公园,就必须通过四道大门,如果你能正确答出大门上的问题,各道大门就会自动打开。”这时,教师可对儿童说:“你们有没有勇气去打开问题之门,参观一下美丽的海底公园呢?”孩子们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第一道门上画上几何图形,要求儿童数清楚图上有几种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第二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7以内的顺序,第三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7的组成,第四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7的写法。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直观、形象的故事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最适宜儿童的身心发展,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贯穿于儿童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在教儿童认识方位时,我创设了“抢位置”游戏情境,抢到位置后请儿童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再让儿童转变方向玩,儿童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方位概念。   三、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儿童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儿童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比较4和5的大小中,可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5比4多几?4比5少几?2加2比5少几?1加4比4多几?……儿童的思维在教师富有变化的问题情境中穿越,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儿童想学、爱学、思学。   四、在生活情境中“用”数学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这些都强调了生活情境在儿童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办法把数学内容设计成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使儿童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唤起儿童亲近数学的热情,让深奥的数学道理通俗化、生活化,使儿童产生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让儿童在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现的活动中,渐渐明白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儿童“一一对应”时,我设置了儿童百玩不厌的“娃娃家”活动情境,孩子们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他们就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放物体,给“客人”喝茶时他们会很认真地数一数,几位客人拿了几个杯子等。不难看出,儿童“招待客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在生活情境中自然地“用”数学的过程。   五、在操作情境中“做”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动作对发展儿童数学思维的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儿童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儿童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如:在教“数的组成”时,教师只需要为每个儿童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儿童独立地去操作,去“做”,使儿童的“做”成为探索发现的过程,并允许儿童各自“做”的水平。这样,孩子能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活跃的思维定能带来学习的灵感,自然而然地学得数学知识。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