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科学教育论文 » 正文

充分发挥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3  浏览次数:229
  皮亚杰告诫我们:儿童的数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会的。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儿童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必须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施加动作反复摆弄和探索,积累经验建构新的概念。所以,如何使操作活动在计算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挖掘和应用,我发现儿童不仅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增强了,而且语言、想象、逻辑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贯彻自主性策略,确立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儿童自主探索。儿童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操作时不能只用指导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又对儿童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儿童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儿童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儿童涂色的纸。请儿童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片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孩子们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颗星星撒厂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二、善用游戏性策略,激发儿童主动活动的积极性。   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儿童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儿童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学习数的形成,需要儿童反复进行添上1个、去掉1个的练习。设计操作材料为一朵梅花,每个梅花瓣都画有一个小圆点,让儿童用它玩“开花”游戏:先把每个瓣向花蕊折成合拢样。每个一朵梅花,操作时首先看见花蕊的1个小圆点,每打开1个花瓣,就增加一个小圆点,1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2个圆点,……依次打开。花开完再收花瓣,每次收拢一个花瓣,就是去掉1个小圆点,即6个去掉1个是5个……,由于操作具有简单的游戏情节,儿童多次“开花”、“收花”兴趣不减,达到了反复练习,体验数形成简单规律的目的;另外,也可用指定操作规则和奖励的办法来加强操作活动的游戏性。如?的组成,儿童每两人一组,每组儿童7片双色花片,每人轮流进行,在轮到自己撒花片前把花片分成两份,双手各拿一份,同时记牢手中的数量,如3和4,若花片落下时,显示出刚巧是4片红色和3片白色花,则为“中奖”,将给一朵小红花,在这富有刺激性的游戏中,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的组成上,也就自然记准了7的几种组成方法,为了中奖,他们还会反复多次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一直比较高。   三、活用互动性策略,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儿童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儿童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儿童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如9的组成,每两人一份巧巧棒(共9支),把9支棒分给两人有几种分法,两人轮流操作,一起记录,两人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有问题协商解决,或共同质疑;能力弱的还可得到能力强的儿童的指导和鼓励,面对小伙伴,能力弱儿童没了思想压力,不再有是否对错的顾虑,“玩”的大胆、积极。这样使儿童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运用针对性策略,使儿童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儿童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儿童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大班儿童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如小组活动:“撕纸列算式接龙”,要求儿童把一张画有许多个同一物体的纸撕成两部分,组内儿童从头到尾一次轮流撕,并根据撕的物体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在操作安排上,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数、学算操作活动,中大班多一些;小班的操作活动,一般以结合日常生活的游戏为主,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感知数的概念。   五、巧用激励性策略,激发儿童向上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儿童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儿童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另外可用环境的激励作用,例如在墙面上布置“红星角”,激励儿童不断争添星星。最后,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指导。   儿童独立的进行操作活动,客观上为老师观察儿童如何活动提供了条件,并从中获得信息反馈,比如教师可以看出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任务的理解程度,以及操作活动的步骤、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对那些个性较内向的儿童,从操作表现中可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而对大部分儿童来说,教师既可以及时发现儿童操作的成功之处,又可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和困难,从而适时的提出建议或予以启发指导,这样,就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能开展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探索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