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正文

与音乐对话 让欣赏“活”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22  浏览次数:1086
广东学前教育网论文频道导读: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舞蹈活动、器乐活动和欣赏活动等。

幼儿园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舞蹈活动、器乐活动和欣赏活动等。其中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教师和孩子们的青睐,弥补了幼儿因音域窄、气息短、动作发展不健全等生理特点所限,而不能演唱或演奏某些优秀音乐作品的缺憾,为孩子插上遐想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艺术的领空,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它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

 

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但是,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较侧重于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随着幼儿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教学已日益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然而,一般的音乐欣赏活动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倾听、模仿为主,幼儿也一直处于被动吸收的地位,在提倡能动个体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活动方式显然是不理想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欣赏活动的效果,也限制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应尝试多种手段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

 

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成为欣赏活动的主人,让欣赏活动真正地“活”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兴趣入手,选择材料,让欣赏作品“活”起来。

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如《梁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片段优美舒缓、回味无穷,我们一般选择《化蝶》片段,而很少选择《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于“抗婚”所表达的奋争、无奈、悲愤交加的情绪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要组织一次成功的音乐欣赏活动,选材是第一步。那么,如何来选择合适的欣赏材料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也是如此。因此,我主张多注意观察幼儿,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来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例如,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具体、鲜明的事物,可选择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供幼儿欣赏,如《赛马》、《四小天鹅舞曲》等。又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滑滑梯的游戏,于是,我就安排他们欣赏短小活泼的钢琴曲《滑梯》。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滑滑梯的乐趣。幼儿对各种动物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我就组织他们欣赏《动物狂欢节》。它以三段各具特色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威风凛凛的狮王、笨重有趣的大象以及轻巧游弋的小鱼,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最喜欢扮演的是爸爸、妈妈,可见他们对这两个角色充满了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一边抱着娃娃一边欣赏《摇篮曲》。只见他们轻轻地拍着娃娃,嘴里还跟着歌曲轻轻哼唱着,真的沉浸到音乐中去了。

 

二、结合作品,创设情境,让欣赏环境“活”起来。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1、物质环境的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从而巧妙地把幼儿的 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上来。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秋》时,我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了许多表现秋天的图画,在地上洒满了落叶,使幼儿一进来就感受到浓浓的秋意,欣赏时自然就更投入了。又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氛围: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屋外月亮高挂、星星闪烁,屋内教师扮演的妈妈正边哼着曲子边哄娃娃睡觉。整个环境洋溢着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情,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欣赏的质量。 我们强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只有把教师的指导和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为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一般会有许多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把布置游戏场地与制作道具的机会提供给幼儿,让幼儿参与到设计者的行列中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例如在欣赏乐曲《大森林的故事》时,可以创设包括土堆、猎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内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布置环境,然后再进行游戏。对自己布置的环境和制作的道具,幼儿不仅使用起来较为熟练,而且通常会十分感兴趣。又如在欣赏《玩具进行曲》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制帽子、手枪、红旗等道具。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想法被同伴采纳,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造力。

2、音乐环境的准备

光线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能增加音乐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在乐曲开始部分用暗一点的光线表现森林的神秘,在中间部分增加亮度表现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光线逐渐变暗,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在光线的辅助作用下,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刚才欢快的舞蹈。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如,在大班开展古诗新唱欣赏《春晓》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塑料袋、报纸、小响瓶、钥匙串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利用这些物品模仿风声、雨声、水声、鸟叫声等,有效地利用各种物品和声音源创设教学情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诗的意境,增强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3、幼儿心理的准备 活动前教师还应帮助幼儿作好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心理准备,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头脑里有联想、想象的内容,在情感上有相应的情绪体验。如让幼儿欣赏《好妈妈》这首歌曲时,先通过一些情景录像、照片的方式使幼儿回忆起妈妈对自己的照顾,感受到妈妈每天工作的辛苦,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就通过讲故事,让幼儿了解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从而知道了歌曲表达的内容。而欣赏歌曲《雪花》前,结合常识课让他们接触雪花,认识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状、颜色等有关知识,而后进行欣赏教学,不仅幼儿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升华,而且想象力也充分发挥,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形式多变,参与渗透,让欣赏过程“活”起来。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入。因此,教师应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注重语言、绘画、动作等手段的渗透,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1、运用语言手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引导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如在给幼儿欣赏《啄木鸟》时我说:“今天我给小朋友听一首好听的钢琴曲,名叫《啄木鸟》,认真听,听听音乐里的啄木鸟好象在干什么?”介绍后,给幼儿欣赏了两遍音乐。儿童对音乐的解释有:“就象啄木鸟在捉虫子,声音大了,就象捉住了虫子,中间的音乐好象啄木鸟在飞”、“我听见啄木鸟在给树治病”、“啄木鸟在啄虫子”,有的幼儿说还听见了啄木鸟“笃笃笃”的声音。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我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内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感觉特别舒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幼儿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因此,在活动中我还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自由地表达出来,投入音乐的情感之中进行自由想像。如在欣赏《摇篮曲》中,摇篮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长于抒情,节奏均衡,略有摇荡感,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孩子们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在我的鼓励肯定下,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逐步参与这样的欣赏活动中,唤起共鸣,自由感受。

2、通过绘画图谱等视觉参与,帮助幼儿欣赏音乐。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喜洋洋》时,我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结果,有的孩子画出了一只只大红灯笼、一串串彩灯;有的孩子画出了满天灿烂的烟花;还有的画出了唱歌跳舞的小朋友,充分展现出一幅喜气洋洋贺新年的热闹景象。又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大海和小溪》中,因为这首乐曲是用钢琴和竖琴演奏,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清水在流动,很有诗意。所以,我的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幼儿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音乐情绪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就引导幼儿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幼儿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单的图谱帮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挪威舞曲》的欣赏活动中,我们结合乐曲各段的不同特点,如:A段音乐平稳、流畅,我们将它想象成: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B段音乐快速、连贯、紧张,恰似狂风大作;而第三段的音乐则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因此我们仍用A来表示。在教学中,将故事与旋律相结合配上简单的图谱,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结合舞蹈动作等肢体语言,帮助幼儿表现音乐。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幼儿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这种肢体语言的形式参与音乐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音乐欣赏形式。幼儿没有熟练掌握“言、叹、咏、歌”等多种方法时,“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就是他们运用最多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形式对幼儿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欣赏方式。利用幼儿的生理发展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等特点,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动作、舞蹈等肢体语言,能有效地吸引其注意力,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并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时,让幼儿随着音乐打节奏;在欣赏音乐《担鲜藕》时,我让幼儿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来表现担鲜藕、卖鲜藕的情景;在欣赏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时,让幼儿把所听到的音乐用动作表达出来。结果,清脆嘹亮的长笛演奏时,孩子们扮演的欢乐小鸟,挥动着双臂想像着自己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诙谐的双簧管出现时,孩子们学着小鸭子憨态可鞠的脚步摇摇摆摆地走过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他们个个都热情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同时也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是受教育者,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对我们老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音乐欣赏不单单包括了音乐知识,还包括丰富的舞蹈、韵律及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师拥有了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才能够通过舒适的歌唱、协调的动作和富有个性的表述、表现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感染音乐中的幼儿,使他们得到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学习、思考和积累,才能使音乐欣赏教育不断创新,让欣赏活动真正“活”起来。

 

      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让孩子们真正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在孩子们心中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在孩子们胸中烧得更旺。

 

      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教师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内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感觉特别舒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光线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能增加音乐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在乐曲开始部分用暗一点的光线表现森林的神秘,在中间部分增加亮度表现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光线逐渐变暗,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在光线的辅助作用下,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刚才欢快的舞蹈。
  
     图画创设情境。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在欣赏民乐《平湖秋月》时,教师将活动室内布置成一个以国画为主题的场景,画面上或一人举杯邀月,或二人相对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间虫鸟成趣,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自由地展开想像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动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洒脱、写意起来。
  
     桌椅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桌一椅也关情,幼儿桌椅的摆放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如,幼儿欣赏《叫卖小调》时,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设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小街两旁模仿小贩叫卖的声音,幼儿很快找到了感觉,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在桌椅变化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评价着、成长着,平凡无奇的桌椅创设的情境产生了生动的教学效果。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如,在大班开展古诗新唱欣赏《春晓》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塑料袋、报纸、小响瓶、钥匙串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利用这些物品模仿风声、雨声、水声、鸟叫声等,有效地利用各种物品和声音源创设教学情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诗的意境,增强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