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认真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性质、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幼儿美术的主要教育内容包括通过自然、社会、美术作品中美好的人、事物现象等具体形象,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能运用美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进行有效表达。其主要种类包括:绘画、手工、建构、欣赏。幼儿美术活动的造型手段、形式也不局限于美术的工具材料和样式。任何安全的、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操作形式和造型表现,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可以利用的、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易于幼儿操作、加工的工具材料、自然物均可作为幼儿美术活动的造型操作工具和材料。
二、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呈现的特点。
(一)形式美与形象性特点。形式美和形象性是美术的主要表现特征,美术教育是通过创造过程和作品所呈现的审美意象来诱发和感染人的,这是美术教育与其它教育的明显区别。这一点恰好与幼儿的好奇心理、操作欲望和认知选择具有一致性。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和正确把握这一特点,诉予幼儿感觉器官,引起幼儿强烈的感受和震撼,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性,借助各种美的形象、丰富的工具材料、有意味的形式进行艺术交流,激发幼儿的美术动机,引导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通过形象塑造,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宣泄与心灵净化特点。 人需要宣泄,宣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是有益的宣泄方式之一。幼儿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幼儿宣泄方式较成人要少得多,而且,除一些过激行为表现外,其它方式的宣泄并不为成人所理解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宣泄,而是为寻找适合的途径,关键是这一宣泄过程中,美术教育情感净化作用的发挥,使幼儿生理、心理获得健康发展,为幼儿心灵自由、创造性发展拓展了空间。。
(三)寓教于乐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即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来完成的幼儿美术教育,具有非美术本质的特点,这是由幼儿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所决定的。它有利于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道德情感的丰富、健康体魄的发展、劳动意识的培养等。
(四)操作与创造的特点。 操作和艺术行为是美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动脑活动和肢体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将具体操作、操作规程、技能和自身的行为感受、体验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许多灵感或感悟的触发点,它为新的意象萌发、情感萌芽、形象塑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素材。
(五)自由与引导特点。 幼儿美术活动需要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更离不开教育者对学习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没有创造自由的美术活动不能称其为美术,但是,只有自由的美术活动也不能称其为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就是对幼儿美术活动给予正确的有意引导和提升。美术教育是规范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然而它又是自由的,它的自由体现就在教育者与学习主体之间以艺术品为中介的自由选择和交流上。包括精神的自由状态、媒体选择与使用的自由、教育者与学习主体互动过程中的自由应答等。
三、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
针对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形式、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对新时期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我应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注重美术教育活动表现方法的多样性。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在以往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衡量美术创作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优点是标准统一,孩子们容易操作;弊端在于片面的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不断激励幼儿创作热情,使其美术创作水平不断提升,完成的美术作品日渐完美。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应用过程评价,时时调控幼儿创作过程,评价激励其表现更为完善;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改进不足;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则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从造型、构图、色彩及创新的角度给与激励性评价,促进幼儿不断进步。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操作。自主创造性美术教育打破了僵化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富有童趣、富有个性,更有灵性。
(二) 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我创作。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依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其实,美术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着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批评,这样就排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大胆地、勇敢地、毫无顾虑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欣赏,欣赏好的美术作品,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美的特点的环境布置以及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幼儿逐渐领悟到作品美在哪里,从而获得创造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第二,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在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上,如在进行室内手工活动时发给幼儿一张纸,让他们把用泥捏出来的作品组合到这张纸上,并可以在纸上进行添画,这样幼儿就可以互相欣赏、学习。第三,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其审美能力。第四,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边学边玩,在玩中学。如可以听配乐故事、说寓言、看录像、玩拼图等,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前提。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社区自然资源,让幼儿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慷慨给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试想,在明媚的春光里,一切都显得那样明朗艳丽,柔和和舒畅,幼儿带着愉悦的情绪到室外上课,让幼儿大胆从自然中,从生活中索取素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捕捉力,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儿童的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好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有个性特征的物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去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使儿童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幼儿对周围生活、大自然,艺术美的感受力。
(五)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习惯。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发展性指导,应遵循在玩中引导幼儿观察原则,要充分体现美术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和美术教育的特殊育人作用和美术教育的创造性。在引导幼儿观察时,用声情并茂的言语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美的图画中,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加强教学的目的性,通过看、听、说,加强形象记忆,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观察要有序,从整体到局部,从共性到个性,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美术教育中教与幼儿发展的问题。首先,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对幼儿来说,把美术学习作为任务来完成的话,其结果不言自明。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幼儿美术教育达致一定的外在目的,将美术教育与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将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时,幼儿美术教育则会柳暗花明,走出学科教学的死胡同。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美术教学,它不以美术表现技能训练或专门的美术人才培养为目的。幼儿美术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它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健康人所必须的,它面临的任务是通过美术启蒙,使幼儿获得初步的观察力、美感直觉和艺术思维方式,为积累审美经验奠定审美基础。培养幼儿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使之能够将他们获得的关于美的和美术素养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全面发展。在正确理解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教育对象特点出发,将幼儿美术教育具体落实在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工具材料,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在提高幼儿美术兴趣的基础上,并以幼儿喜爱的形式,使幼儿初步感受和表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使之具备初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