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提问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例如,“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住在屋子外面?”“请你说说6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这两个句子都有教学提示的作用,因为,它们都以疑问(……是什么?)或陈述(说出 ……)的形式交流了内容。
二、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然而幼儿园提问的现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没有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批评有余,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又如,一些幼儿头脑中有疑惑、有问题,又不知如何表达,常常词不达意;而对于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久而久之,教育过程不再存疑,幼儿认知动机逐渐丧失,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
活动。这样不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而且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
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幼儿园工作者的面临的一个重任。
三、教师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 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 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 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 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 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
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 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四、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谢尔达科夫说:“思维以其固有的形式进行,谓之发展。”(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日译本第12-13页)只有明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认识思维过程,才能在提问中明确自己的每一个提问,是旨在分析的还是要求综合的,还是要求概括的,比较的,发现关系的等等。但怎样进行提问呢?这里,就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想法。
(一)引起不良效果的提问
1、 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 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 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
(二)促进提问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发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实施主体性教育。
针对教学活动的实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题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恰当地提问可以增强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在水平程度不齐的班级里,要用自然的、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述问题,调整词汇和句子结构以符合幼儿的语言和概念水平。
2、 活动设计中的框架教学结构和关键问题,把它们写进教案中,清楚地、详细而精确地设计、表述问题,避免两可的、模糊的提问。比如“我们昨天学了什么?”或者“ 这个故事里的邮递员叔叔怎么样?”等等。提专一的问题,避免无休止的提问,不然会使幼儿受到挫折或迷惑。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问一些随机性的问题。
3、 按照逻辑的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问题,避免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要考虑到幼儿智力和能力水平,预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论题和教学任务。按照预先计划的次序提问将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思维训练。
4、 提各种水平的问题。提出基本问题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并以此作为进行较高水平学习的基础。较高水平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较高水平思维形式的机会。
5、 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提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
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6、 提问那些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幼儿参与的问题。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幼儿的语言或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幼儿与幼儿间相互启发;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幼儿参与的环境。
五、结束语
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愿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做到把问题引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参考资料:
韦伦《教师提问技巧》
谢尔达科夫《儿童的思维》,日译本第12-13页
Welen.W.,"QuestioningSkills,for Teachers",National Educati on As sociation of theUnited States,Second Edition,Fourth Printing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