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情感作为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伴随因素,具有独特 的功能和特点。同时,它在主体的个性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幼儿情感的功能以及如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谈点看法。
一、幼儿情感功能分析
幼儿的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易感染等特点。但是,其复杂程度和社会化程度等方面却有所发展。情 感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已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并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1.幼儿情感的信号功能。早在婴儿期个体就会利用哭和笑这两种情绪表现(初级情感)向成人展示其需要 或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使情感表现出信号功能。到幼儿期,幼儿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已能较正确地领会别人 的情感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一个孩子的哭声作为悲伤的信号会迅速传递给其他幼儿,并被他们理解 接受,引起共同悲伤体验。
2.幼儿情感的创造功能。幼儿情感的创造功能集中体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自己喜爱的游戏百玩不厌 ,会不断创造出新花样。比如,自制游戏中所需的“道具”,布置游戏场所,装扮角色,编造新奇愉快的游戏 情节等等。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完全是建立在幼儿喜爱该活动这一情感基础上的。因此,成人应慎重地评价 幼儿持积极情感的游戏,对他们的积极情感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并帮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展创造力。
3.幼儿情感的催化功能。幼儿如果对活动充满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在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得很主动,很有勇气和智慧,会取得出人意料的好结果。相反,则会表现出心不在焉、迟钝木纳、出错率高,甚至故意捣乱以 求被取消活动资格来逃避活动。所以,成人应特别注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情感,尽量避免或减弱消极情感 的不良影响。
4.幼儿情感的取向功能。幼儿情感的取向功能是指:情感能够直接引导个体选择行为的方向并能决定维持 此方向时间的长短。幼儿情感的取向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他们最初的情感取向常常受成人暗示,后来在具体 活动中又经常出现情感削弱或转移的情况,使原始取向中断。因此,成人在加强自身情感修养的前提下,应特 别注意加强幼儿情感取向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培养。
以上分析显示,情感不仅是幼儿各项活动的伴随因素,而且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制约着活动的进行,并在幼儿的人际交往、智力和个性发展等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情感去判断他们的个 性特征,也可以根据主导情感分析他们对家庭、社会和成人的态度倾向。情感功能的释放为我们对幼儿进行正 确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可能。
二、幼儿情感教育的措施
培养幼儿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保护、鼓励积极情感,改善消极情感,进而充分发挥情感在 幼儿各项活动中的功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围绕以上教育内容的实施,笔者着重强调以下五项措施。
1.进行适当的体质锻炼。情感伴随幼儿各项活动的始终。体弱多病的幼儿,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大大 低于健康儿童,所以其情感的发展和释放比健康儿童来得缓慢,对其活动常产生消极作用。一般说来,体弱多 病的幼儿较易体验到痛苦、害怕、孤独、厌烦等消极情感,相应地在活动中就容易表现出害羞、胆小、娇气、 自私、孤僻和任性等不良行为倾向,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加强幼儿体质锻炼是 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2.为幼儿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温馨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首 先,家庭结构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有人做过变态根源探析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在单亲家庭中,幼 儿由于得不到适当的爱抚和关照,常常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不相信任何人,孤独、羞怯、猜 疑、嫉妒,由此导致行为失调和心理失衡。而良好的家庭结构则是幼儿形成健康情感的基础。其次,在家庭成 员的影响方面,母亲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刻些。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及其同事早在1951年就在向联合国世界 卫生组织提供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可以确信,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 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他们认为母亲的情感取向以及母亲的关心和爱是幼儿情感 健康发展的基础。再次,家庭的教养方式也影响着幼儿情感的发展。有人曾以282个美国儿童和135个中国儿童 为被试进行过儿童情绪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儿童对使其“生气”、“害怕”的情境 描述比例(27%、24%)大于美国儿童(20%、18%)。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大多数家庭采取的物质生活上溺爱加精神 上专制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此外,像家庭的情绪气氛、家庭的物质环境甚至家庭的色彩、布置都影响着幼儿 情感的发展。总之,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会使幼儿更多地发展同情心、信任感、责任感、愉 快乐观等积极情感。相反,则会使幼儿产生恐惧感、孤独感、无助感和不信任感,使他们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产生挫折感,甚至出现智力低下和频繁的攻击行为。
3.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由于幼儿极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号,所以 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等培养幼儿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一直以来就备受中外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在此笔 者着重强调一下文学作品在丰富幼儿情感体验方面的作用。对识字极少的幼儿来说,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读给 他们听,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改换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改变家庭环 境布置以配合作品中的场景描述等方式,让幼儿在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充分理解和接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进 而达到丰富其情感体验的目的。
4.在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幼儿怀疑、羞辱和内疚的情感体验,鼓励其创造性、独立性的发挥,培养其合作意识。消极情感是幼儿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的严重障碍。幼儿在活动中一旦体验到过度的失败、羞辱、不受信任 、内疚等情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逃避这项活动。所以,对于幼儿喜爱的活动,成人不要随便评论、嘲讽 或表示不信任。过度保护对幼儿情感的创造功能发挥也十分不利。幼儿喜欢的或正在积极探究的活动,如果仅 仅因为脏,有点危险,就遭到成人的禁止甚至呵斥,幼儿就会因此变得畏畏缩缩。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人一定要加以保护和鼓励。此外,还应尽可能鼓励幼儿间的合作,因为合作是他们 交流感情、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开端。成人应该帮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体谅他人,学 习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奉献爱心。
5.理解幼儿的情感,并教给幼儿调控情感的简单方法。幼儿易冲动,情感外显强烈,所以幼儿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如果简单粗暴地训斥他们,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消极情感体验。相反,如果站在幼儿立场上同情地劝导:“我知道,××拿走你的玩具让你感到很生气,对吗?”这样孩子会认为大人是理解他们的,诉过委屈之后就会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在行为上也会大方些。此外,不注意控制自己的 情感,随心所欲是幼儿情感的主要特点。但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不行 ”,体会到任意发泄自己的情感已不受同伴和成人的欢迎。所以,学习调控自己的情感对幼儿来说就显得十分 重要了。情感调控的方式一般有三种:转化控制、冷化控制和自激控制。对于幼儿,成人可采用转化控制(代 偿控制)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感和过分强烈的积极情感,即利用幼儿情感的易转移、易受感染等特点, 引导幼儿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使原有的消极情感逐渐被积极情感所取代。
90年代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所 以,了解幼儿情感功能诸项表现,探讨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国家民族赋予我 们幼教工作者的使命。(编辑: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