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语言发展 » 正文

幼儿语言获得的建构机制及教育策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41

        摘要:在语言的获得过程中,儿童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受交往背景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儿童与其语言环境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儿童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有明确意图和目的、积极交往的语言加工者,语言获得的进程在莱种意义上取决于儿童本身。     关键词:幼儿语言获得建构主义大脑       人类对大脑的探索自从开始那天到现在一直都在不停地进行着,而且不断有新的发现让人们能够对大脑的运作机制窥见一斑,为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另一方面,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不仅是认识论上的飞跃、学习心理学的进步,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场革命。这都为我们能够积极正确地对早期儿童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在儿童的语言获得上也不例外,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人类自身发展的巨大潜力。       1儿童究竟是怎样学习的       20世纪以来,围绕着“生物一一环境”问题各学科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神经科学家相信我们先天的基因对我们大脑的结构具有决定意义。他们认为这个固定的结构限定着我们的成长方式,以及我们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方式。但新的技术使我们对脑的研究否定了这种说法。遗传也许决定着儿童生下来时大脑中神经元(脑细胞)的基数以及他们的最初结构,但这仅仅是一个框架而己。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大脑线路的连接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不是先天遗传,也不是后天教育,而是两者一起决定了我们生命的最终形式。       一个婴儿在出生时,大脑产生超出一个人所最终能利用的,万亿个神经元和突触(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点)。在新生儿脑发育的整个时期,神经元的轴突一直向外生长,与其他神经元形成连接。出生后,脑容量的增长不应简单地归结于神经元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神经元连接数的增加,它们加强着神经元间的通讯。这一进程部分地受经验的指引。神经元连接最初是按照“用尽废退”的规则建构起来的。一个婴儿的接受到来自外界大量的刺激,就会使突触生长,使现存的连接得到加强。那些被用过的突触倾向于变成持久的连接,而没有被用过的则可能会消失。如果一个孩子在早期受到很少刺激,突触就会生长得很慢,甚至不会生长发展,大脑所形成的连接也会很少。       2语言的习得       对于语言的获得,科学家们认为,人的最初10年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6个月的婴儿对所有语言的声音反应出同等的兴趣。但很快他们就会形成“感知图式”,使他们偏好于他们最常听到的语言的声音,而远离其他语言发出的声音。连接的形成是从他们反复听到的特定元音开始的。儿童大脑中的线路图由于这种语言的声音的重复刺激而产生,而对于他们所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区分能力就会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儿童的大脑与美国儿童的人脑开始不同的发展。这些感知图式最终将导致方言的形成,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年龄越大,学习新语言就越困难的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人脑在最初几年具有最大的可塑性。神经可塑性,即大脑适应经验的能力,肯定了早期的刺激为儿童随后贯穿一生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奠定了基础。这为我们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3建构主义观点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它的兴起是近20年来的事情。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而最直接贡献者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后来,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对此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多方面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知与学习的不同流派。他们基本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并得到强化的。       在语言的获得过程中,儿童作为学习者,其学习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受交往背景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儿童与其语言环境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护在这个系统中,儿童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受益者,而是一个有明确意图和目的、积极交往的语言加工者,语言获得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儿童本身。无论是大脑的生理发展机制,还是语言的获得机制,都和建构主义观所认为的,人们的知识就像建筑一个大厦一样层层累积起来的观点是相一致的。针对大脑学习的生理机制和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我认为对于婴幼儿的早期语言教育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法:       4早期语言教育策略       (1)应关注新旧语言经验之间的联系。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在制定语言教育目标时,应了解不同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并确认幼儿语言发展的两种水平,即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己经达到的语言水平,并在现有认知水平和新知之间架起桥梁。语言教育的内容要把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幼儿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建构自己的理解,使语言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因此,教师应注意语言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2)应注重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近年来,幼儿园里进行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学活动等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情境,但这些学习情境只有和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言语,重视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3)应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关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这不仅是教师创设良好的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基础,也是幼儿获得更合适的语言学习条件的重要保证。另外,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在一个具有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愉快学习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允许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并在幼儿有需求时及时给予帮助;同时,教师还会在幼儿之间也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4)应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比如可通过模仿、角色扮演、讲故事、造句游戏等实际运用语言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不应以单一的考试来断定幼儿语言发展和学习的状况。       另外,建构主义还特别强调综合的评价方式,因此,幼儿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既要了解幼儿是否掌握了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是否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又要分析情感目标达成的情况,即观察和了解幼儿说话时是否能够顾及对方的感情,是否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等。此外,还要评价幼儿语言的创造能力,了解幼儿在具体的语境中是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等。总之,我们看待孩子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而应该多角度的看他们身上的进步或是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评价,反馈到教学中来指导我们进一步的工作。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