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语言发展 » 正文

浅谈颠倒歌对幼儿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888

      儿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称为“童谣”、“孺子歌”、“小儿语”等。儿歌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短的韵语编写而成的,有些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随口编唱的。周作人说:“儿歌起源约有二端,或其歌目为儿童所作,或成人所作,而儿童歌之者。”儿歌以其浅显、单纯、简短、易唱以及节奏明快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婴幼儿从咿呀学语到模仿简单的字词,并进而学着念诵句式简短上口的歌谣,从中获得审美满足。听儿歌、诵儿歌是婴幼儿的审美需要,是其宣泄情绪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感知、认识自我和外界的途径。因此,儿歌对于儿童情感的教育、心智的启迪、语言的训练有着重要作用。颠倒歌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样深受儿童的喜爱。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和倒唱歌,它通过大胆的夸张,有意错倒地描绘某种自然景象或生活中的事物,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它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辩证法原则,以表面的荒诞暗衬,揭示事物的本质,其中常常蕴含哲理。在我国,颠倒歌最早出现于1900年出版的《孺子歌图》中。收编在《孺子歌图》中的颠倒歌的表现形式已经比较完整、成熟。如:“东西街,/南北走,/忽闻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推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骑了轿子抬了马,/吹了锣鼓打喇叭。”它跟今天儿童口中吟唱的颠倒歌已经没什么大的区别。       颠倒歌幽默诙谐,意味深长。如传统儿歌《听我唱个颠倒歌》:“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下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酷热直淌汗,/六月暴冷打哆嗦。/黄河中心割韭菜,/龙门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抢了田螺看外婆。/外婆摇篮里面哭,/放下田螺抱外婆。”这首儿歌看似十分荒诞、悖情逆理,但仔细琢磨一下,它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事物的特征和秩序。颠倒歌几乎都是这样,把自然界的某些规律、某些常见现象来个颠倒,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四季可以打乱,雄雌可以混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等,让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颠倒歌的形式非常简单,只是将正常句子中指代事物的词语加以颠倒,人们只需将这些词语位置互换,歌词的内容就合理了。比如“太阳从西往东落”,只需把“西”和“东”互换位置,儿歌内容就合理了。颠倒歌这种有意为之的理性倒错的单纯形式是它的重要特征,这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颠倒歌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儿童正处在强烈的探索新知的阶段,对世上万物充满好奇之心,感知认识事物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幼儿的知觉注意易为特征鲜明的事物所吸引,在他们的知觉表象中,还不能将对象与背景很好地区别开来,常需要借助强烈对比,突出对象的特征和关系。颠倒歌强烈的颠倒对比形式,使事物的特点鲜明地呈现在儿童面前。比如:当幼儿读到“腊月酷热直淌汗,六月暴冷打哆嗦”的时候,日常生活的事物有意颠倒了,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景象的正常关系颠倒了,这引起了儿童的好奇心,启发儿童积极思考,加深了儿童对正面事物的认识。倘若幼儿对颠倒歌中的种种现象不能马上会意,或对颠倒的现象感到迷惑,他们也能通过认知的/顷应功能将其融人自己已有的认识图式当中,进而得到一种把握秩序的快意。颠倒歌因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相吻合,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其次,颠倒歌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处于萌芽之中。颠倒歌以肯定的形式来表现否定的内容,在荒诞与现实、正常与反常、丑与美、假与真的强烈对照中,在形式与内容的反差中,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下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在这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颠倒无序的事物面前,儿童会不自觉地从反常识的一端进行思考——骆驼是生活在水中的吗?石头能不能滚上坡?日常生活常识可以告诉他这都是歌谣的有意颠倒,歌谣巧妙地引导幼儿从悖逆事理的现象中辨别真伪,感知自然,丰富知识,拓展思维。与此同时,孩子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样的信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无法用常理去解释,但是他们又合理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但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能发生。他们在学习最基本的知识经验的同时,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法则、规律,也开始学着对客观世界作出分析、判断、推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了。颠倒歌通过对比倒错的悖谬意象,对现实生活作出了一种新的表达,而且是一种幼儿喜爱的表达形式。在这当中,幼儿思维的逆向性、立体性、发散性发展起来,幼儿思维张力发展的同时,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颠倒歌是服从于幼儿意愿和思维的特殊形式的,它适应幼儿成长的需要。       再次,颠倒歌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儿歌具有训练语言的功能,颠倒歌也如此。颠倒歌在对语言的破解、重组和词语的悖理、错位中为幼儿学习口语提供了特别的学习样本。它以整齐押韵的句式、强烈正反的对比、带有游戏性质的语言赢得小读者的青睐。孩子们是喜欢说反话的。儿童追求自由的天性,致使幼儿对有意颠倒的、篡改的语言有着特殊的喜爱。比如,大人为孩子创作的歌谣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幼儿喜欢把它改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它”。在对传统内容的颠覆和篡改当中幼儿无拘无束的天性得以展现,在颂读的同时发展了语言的能力。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听到幼儿唱念着:“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在日常游戏玩耍当中,幼儿学习新词,自然习得语言的句式和结构关系,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连贯力。颠倒歌凭借其琅琅上口的韵律、错位倒置的内容、游戏好玩的性质,在幼儿中广为流传,帮助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最后,颠倒歌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文学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颠倒歌以其颠倒错位的形式营造出独特的、荒诞的美学效果,这种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培养其健康、积极、幽默风趣的开朗性格,陶冶其情操。比如幼儿听赏歌谣“倒唱歌,倒唱歌,鸽子进了燕子窝,鸡蛋碰破石头角,老鼠咬了猫子脚;板凳爬过墙,石磙飞过河”,就会为儿歌中荒唐的事件、奇怪的现象开怀、嘻笑。“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  (高尔基语)幼儿在快乐的情景和主动的精神状态下更易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培养能力。幼儿在颠倒歌中感受着歌谣的夸张、对比在吟唱、听赏当中学习新知,体验轻松、幽默、变幻,快乐地戏耍、成长。此外,儿童颠倒歌又叫“扯谎歌”,它坦率宣称自己是“扯谎”。“儿童在独白式的朗诵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其一是儿歌内容的欣赏者,他清醒地意识到内容的虚幻,谎言的悖谬荒诞。其二是游戏中的“说谎角色”,作为角色的扮演者,他又以虚拟的方式,公然违抗成人的规定,随便说谎,于是抗拒的情绪转化为角色表演、内心冲动;利于不健康的情绪得到宣泄和净化,其狭小的生活时空中得以扩展,受成人局限的生命力得以补偿,在颠倒荒诞中吟唱、感受身心和谐的愉悦。       总之,颠倒歌对儿童的影响,是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层面上整体发生作用的。它和幼儿文学的其他体裁一样有着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它以表面的荒诞、颠倒的形式暗衬事物的本质特征,借助大胆的想象、夸张,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其语言,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在幼儿文学的百花园里,颠倒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对于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依然具有借鉴作用。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程批号DIA030161     参考文献:     [1]杨兰生.论滑稽歌的审美性质及教育功能.平顶山师专学报,1999(8)     [2]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3(9)     [3]周一农.“颠倒”格里看童心.修辞学习,2004(1)     [4]浦曼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5]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