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在生活情景中培养儿童关爱他人的策略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5  浏览次数:292
  近年来,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增多,孩子在家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母长辈的娇惯宠爱,使孩子形成了自私冷漠,任性霸道,没有爱心、同情心等品德弱点。而有的家长一味顺从迁就,有的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有的重智轻德。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父母应该训练小孩有爱人精神。小时候如有爱人精神,将来才能够爱祖国、爱社会、爱国家。” 

  一、随机与专门教育活动相结合,寻找培养儿童关爱行为的有效生活情境 
  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关爱行为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充满艰难的历程,教育空间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儿童园内,而应该渗透到儿童生活的每一环节,以儿童自己的生活事件为主。 
  1.点名活动。为了统计缺席人数.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点名活动。以往都是教师读儿童姓名,孩子喊“到”,最终由教师发现哪些儿童没来园,这种方式比较正式,然而呆板。现在我们把点名活动升级为“今天谁没来”晨间主题谈话,让孩子发现“谁没来”,猜测“为什么他没来”,参加慰问“我想对你说”。儿童在调动已有经验储备的基础上产生移情、共鸣,相互感染,丰富和拓展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并由内向外发展。表达出自己对同伴的关爱之情。 
  2.进餐活动。进餐是孩子们愉快的活动,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在欢乐融洽的氛围中。孩子们都感觉“像是一家人”。我们每天请6名儿童做“家庭小主人”来照顾其他人的吃饭事情。比如拿茶杯、发饼干、端送小碗,检查谁没有勺子,谁没有点心,谁还差饭碗.谁的牛奶洒了。每个孩子都会参与其中,相互召唤:“喏,这里有饼干,给你”,相互传递给同伴。这不仅能锻炼儿童的管理能力,提高自理能力,还培养了儿童相互间关爱与分享的品质。 
  3.专门的教育活动。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学科中,我们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生活化,充分渗透爱心教育。比如:我们通过语言故事《下雨的时候》告诉儿童在朋友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帮助,互相关心。在讲授衬会课《他怎么哭了》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启迪儿童用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既避免了枯燥说教,又教会了儿童关心爱护别人的技能。 
  4.实践活动。生活实践活动,能给儿童以最真实的体验,内化为品质,从而指导今后的行为,促进儿童情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比如组织儿童参观敬老院和特殊学校,与老人们聊天、表演节目,与聋哑儿童做游戏、学手语。当孩子们看到爷爷奶奶和聋哑儿童脸上的微笑时,他们自己也蹦蹦跳跳,无比开心,明白了助人为乐的道理。此外,每个节日和社会公益活动也为儿童提供了发现爱、体验爱、萌发爱和表达爱的机会。 

  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儿童关爱他人的行为 
  1.榜祥示范法。《纲要》指出:“儿童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儿童个体发展的影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促使儿童自我发展。 
  2.移情感染法。移情是指能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或能在最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在潜移默化影响下直至自我作出相应的爱的举动。我们利用文学故事、美术表现、情景表演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引导感染,在同样情境再次出现时,儿童就会“忘记自我”,真心诚意地理解、关心他人。 
  3.游戏训练法。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活动。渗透着“爱”的教育。游戏可以教会儿童“大家一起玩.”共同使用玩具,培养友好的情感、友爱的行为,以及形成合作、协调、同情心等高级情感。可以在“角色置换”中,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从而献出自己的“爱”。 
  4.情境熏陶法。情境熏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儿童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儿童理解、内化。我们通过生活展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方法,调动儿童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产生顿悟或新的认知结构,唤醒或启迪儿童爱的行为。 
  通过系统的关爱教育,儿童的关爱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中,同伴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游戏中,吵闹争抢的行为减少;家长反馈儿童善良懂事.各种能力有所提高;有荣誉感、同情心等。实践证明:生活,是最直观的教育途径,让儿童在亲历中感悟,在实践中成熟。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