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是一种社会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是普遍存在社会发展的文化状态。“礼尚往来”是人类道德的一种认知,同时还是规范人类道德的行为的一个标准。“礼尚往来”在宽泛意义的层面上讲,也可以当做一种人类相互了解的活动。儿童道德教育中也是需要普及“礼尚往来”的道理,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普及这个道理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赠与、同时学会接受。
《儿童园教育纲要》指出以下内容:幼教园对于儿童的品德教育应该建立在情感的教育基础上,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出发点,注重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儿童教育当中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根据儿童的品德发展规律以及儿童品德教育的特点贯彻儿童教育的纲领,在教育的发展阶段对于儿童进行统一的要求。但是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学会情感表达。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良性的培养,把显性的教育和隐性的渗透教育结合,有目的地实施教育。在儿童的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施加教育的影响,让儿童德育的教育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创造良好儿童教育的环境,注重隐形的渗透
《儿童园教育纲要》阐述道:儿童活动的校园需要创设给儿童教育相匹配的环境,给儿童的性格养成提供机会与条件。环境的优良是直接影响到儿童身心发展重要的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体会:儿童若生活在和谐环境之中,儿童的情绪表现为愉快,生活的态度表现为积极,他们会较为乐于接受他人。因而,也可以判断,儿童通过环境变化也在无声地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所以我们要给儿童创设出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积极地利用该教育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德育隐性渗透工作,让儿童可以萌发出良好情感,而后能成长成为心灵积极健康,对社会有热爱心、感激心的人。
提供健康并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个环节要靠教师在教育中的情境设置。例如,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小爱再大爱,由爱家乡到爱祖国。这些爱的传达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口中让孩子们听到,还需要通过进行创设的教育参观“可爱的祖国,或者是可爱的家乡”等相关展览,让儿童熟悉可爱的家乡,了解伟大的祖国。还可以在活动准备中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这样儿童在教师情感感染下,在其他孩子帮助下,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礼尚往来”的接受和感恩。
二、“礼尚往来”的教育需要具体地渗透在各项活动里
各个儿童园的日常生活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把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到儿童园的日常生活里去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必须了解自己所处儿童园的特点,积极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处适应自己园区的活动,然后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工作。
1.最大化地了解日常生活园区的德育教育特点,对园区的儿童进行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能在园区的刻意活动中潜移默化领悟到“礼尚往来”的意义。
儿童园的日常生活都是以差不多的流程重复,在这潜移默化之中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德育的教育工作可以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进行操作。这需要我们的幼师教育工作者把握住渗透机会,了解以及掌握儿童的行为品质和各种动态,不间断地进行随机的教育,儿童通过这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地利用日常的生活中因素来进行儿童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
2.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活动,在各种活动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儿童的品德。教师对于活动的设计可以多彩多样,例如,可以注重综合教育手段综合的运用,发挥儿童的教育工作中所达到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在玩乐中进行儿童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在此过程中能够懂道理,受到熏陶。
三、把“礼尚往来”的教育普及到家庭教育中去
儿童园、家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它们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互补关系。儿童在进儿童园学习之前都是受家庭的影响,进儿童园以后,就受到了儿童园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如果儿童园的环境和家庭环境差别太大,那么儿童的行为习惯就很难形成,甚至出现成长中的分离。所以,在建立良好的儿童园环境的基础之上,还应该让家长一起努力,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渗透教育进行的家庭环境。儿童教育工作者对家长要有必要的提醒,多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注重细节,定期开家长会,将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反映给家长,并还可以告诉家长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
儿童园的教育就是把教育渗透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娱乐中。“礼尚往来”是我国的优秀传统,对儿童进行渗透式培养“礼尚往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发挥儿童园和家庭两个环节的作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