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个体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在儿童园中我们发现,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儿童,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面对新事物、新任务常常表现为害怕、退缩等。儿童时期是自信心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无疑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 儿童自信心缺失的原因
(一) 家庭的过度保护
当今社会“六对一”的家庭结构中,大多数儿童是“小皇帝”“小太阳”,是父辈和祖辈的“掌上明珠”。家长往往视儿童为柔弱的个体,凡事包办代替,煞费苦心地为儿童解决各种困难。这种过分照顾和过度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儿童锻炼的机会,最终导致儿童缺乏应有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活动能力,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场次以往,会导致儿童不善交往,有较强的依赖性,遇到困难缺乏耐心和毅力,并形成自卑心理。
(二) 家长过多的批评
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把成人视为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继而判断自己的行为。有的家长习惯对儿童说:你不会做、不要去碰、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成等。很多儿童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经常接受家长这种消极暗示,从而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及能力,更体验不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长期处于缺少接纳环境中的儿童,倾向于形成“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做任何事情都会缺乏自信。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他发现父母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看,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时,自信心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 家长过高要求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儿童有着不同的能力水平、行为特征、性格特点等,儿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然而,许多父母都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他们认为“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能行”,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还有的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其“高标准、严要求”。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遇事畏惧退缩的习惯,最终丧失自信心。
二、 培养儿童自信心的策略
(一) 相信儿童,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心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指出:有自卑感的儿童缺乏积极性,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给儿童套上了枷锁,使儿童做事束手束脚。因此,教师必须对儿童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儿童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在一次“穿衣服比赛“的活动中吗,我请班上最内向的杰杰上台比赛。他平时说话声音很小,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其他儿童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杰杰自己也说:”我不行,还是让别人来吧。“我在全班儿童面前对杰杰说:”老师知道你能行,加油!”说完我将手轻轻搭在他得肩上,示意他勇敢一些。杰杰看了看我,抬起头,挺起胸,仿佛我的手传递给他无限的勇气。一声哨响,杰杰麻利的拿起衣服,套在身上。大家一起为他加油、鼓掌,最终杰杰得了第一名!从那以后,杰杰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能较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能给予儿童莫大的信任和鼓励,对儿童的自我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儿童也会在教师赏识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 积极评价,在反馈中建立自信心
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律性,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如果父母和教师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儿童,儿童就会认为自己很笨,从而也会否定自己,产生自卑感。我曾经问一个儿童:“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长处,有哪些优点吗?”他说:“没有长处,也没有任何优点。”正当我对他的回答感到诧异时,他沮丧地加了一句:“我在家经常被妈妈骂。”这说明成人长期对儿童的评价、否定已导致儿童丧失自信、甚至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成人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评价、责骂,都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带来很深的伤害。
相反,经常得到成人肯定和鼓励的儿童则能从成人那里获得正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产生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积极评价儿童的同时,给予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当是适当、具体、有根据的。时常听到教师给予儿童“你真棒”“真能干”之类的评价,但是儿童却不明白自己到底“棒”在哪里。如果教师给予儿童“今天,你画画时色彩搭配得真好看” “你能将玩具让给同伴,真棒”等具体的评价,相信儿童听到这样的赞许后,会更加自信、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 大胆放手,在实践中锻炼自信心
自信心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不断得到强化。儿童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在儿童时期,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愿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家长应该为儿童创设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让儿童有机会展示自己。
(四) 总结失败,在安抚中坚定信心
对于儿童来说,失败往往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一大障碍。经常失败会让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看做是“自我无能”的表现,不敢再次尝试新的挑战。家长要正确对待儿童的失败,当儿童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便知道他不一定能成功,也要鼓励他试一试。这样一来,儿童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无比自豪。
自信心是个体由积极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在儿童园中我们发现,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儿童,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面对新事物、新任务常常表现为害怕、退缩等。儿童时期是自信心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无疑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的内心世界时丰富多彩的,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自信心的培养也需要日渐积累。家长还要和教师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儿童在家里的表现,针对不同个性的儿童实施正确的引导,在点点滴滴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