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实践研究——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论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5  浏览次数:126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必然的、可选择、可控制的过程。通过转变观念,改变教育过程,可以促进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如果说儿童社会化是一个过程,社会性则是指儿童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儿童园开展社会性教育是在预设并给予全程恰当控制的情况下,对儿童实施规范的社会性教育,利用儿童在园生活比家庭生活具有更高的社会化程度与组织化水平等有利条件,对儿童实施社会性教育,积极培养儿童的社会性素质,这将对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园开展的儿童社会性教育实践研究与其他社会性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我们将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研究视作我园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园本课程、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质量的一次契机:第二,在重视园内教育资源的运用和开发的同时,我们始终关注“社会”大背景,将儿童的现实社会生活与儿童园教育资源紧密联系,强调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第三,我们始终将儿童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这将直接影响到儿童对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的真实理解,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一、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开展社会性教育能够满足并适应儿童成长发展及其社会化过程的普遍要求,是儿童教育适应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社会性教育,能使儿童的个体潜能与后天社会性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儿童的后继教育以及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目标
      我园开展的儿童社会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基本的、保护性的、支持性的环境,给予恰当的、必要的、科学的社会性教育,不断发展儿童的个性性格与社会性素质。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我园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目标为:在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下,通过各种社会性活动,促进儿童与周围同伴、教师以及成人的交往,积极参与周围生活世界的活动,逐步对外部环境产生认同、适应、内化,实现积极有效的社会化。
(二)内容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规范、社会行为三大板块,由十个系列构成基本的课程内容体系。
●社会认知
    主要包括让儿童初步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学习与此相关的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技能和经验等。
●社会规范
    主要是让儿童在初步明确自己和所属团体、集体关系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角色地位等,参加集体活动,遵守规则,维护集体荣誉,逐步培养文明有序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社会行为
    主要指儿童基本的社会性交往、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板块的内容不断跟踪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社会对儿童教育的要求,使之具有动态变化的发展性。

二、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儿童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儿童感知与获得多种经验的需要,我园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与方法实施儿童社会性教育。
(一)环境创设和情境教学
      我们在儿童园整体环境的背景与基础上创设模拟的社会生活环境,保证儿童的活动时间,鼓励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的自由交往。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各种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性教学活动,如过生日、互赠礼物等。
(二)模拟社会游戏
      角色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最传统的途径之一,我们将通常的角色游戏转换为“生活仿真游戏”,强化了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应性关系,促进儿童理解游戏与其实际生活的关联,增强了社会性教育的效果。
      在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将班级角色游戏发展为基于大型“社会场景”下的“混龄游戏”,即“模拟社会”,强化了游戏的复杂程度,为儿童协调多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履行不同社会角色的相关职责、提高群体交往与环境适应能力、创造性地独立处理各种问题、寻求必要的外界帮助、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等,提供了更有效的条件与自我强化的可能。
(三)实践体验法
      除了在儿童园中体验模拟的社会生活,我们还组织儿童走出儿童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购物、家庭互访、结识新朋友等,使儿童在真实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群体交往的体验。
(四)自选式课程
     自选式课程赋予了教师和儿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每位儿童都有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教师提前预告活动计划,儿童根据活动计划,进行自主选择,参与他们自己喜爱的活动,使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五)混龄活动
      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这种混龄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我园开展的混龄活动特指按年龄编班的同时,在特定时段打破编班而进行的运动、游戏、生活、学习等各项活动。它既可实现让儿童在经验分享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又可避免因年龄特点限制所带来的不便。

三、儿童社会性教育的评价
      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是儿童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儿童原有基础而进行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它是根据我园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价值判断。其评价的范围可以是儿童整个社会性发展的全貌,也可以仅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某个侧面。我园从教师的日常工作着手,以儿童成长手册、个案及观察记录、学期综合测查以及阶段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以下三种评价模式:
(一)将儿童放在群体发展的情景中
      以帮助儿童参与评价的方式,激活儿童的主体意识,参与对自身发展的评价,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和态度,逐步培养其形成客观公正、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二)教师、家长、儿童共同评价
      努力体现我们对儿童评价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即由单一的教师对儿童的评价转变为教师、家长、儿童共同评价。
(三)多种形式的积极性评价
      我们的评价标准经历了以“好、中、差”来评定到用符号“☆、△、○”来表示的转变,教师对儿童的评价语言中,出现最多的是“你做得真棒”“你看得真仔细”“你的声音真好听”等,同时运用成果展示法、交流讨论法、榜样示范法等。
      将我们的儿童社会性教育评价同以往的评价相比较,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第一,以往的评价以静态评价为主,它只是评估儿童的个人表现,以此来说明他们的实际发展,关注儿童已经学到的东西:而我们的评价更注重动态发展,即评价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潜在的发展或过程中的情形,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评价的内容也随儿童的发展以及阶段的重点不断调整。因此,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包含儿童已有的发展和潜在的发展,注重反映不同的变化和成长历程。
      第二,以往的评价比较注重人为情境,即脱离儿童真实生活与学习情境,在人为设计的情境下进行,而现代儿童发展评价更强调在儿童真实生活与学习情境中进行的评价,将评价置于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活动中,消除了课程与评价之间的界限,重视儿童特有的活动风格。由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我们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也应根据不同的情境,特别是在真实自然情境的社会互动中,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观察与记录。(邢靖枫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