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四点:
① 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
② 阶段的先后顺序恒定不变;
③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构造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又为下一阶段发展打下基础,前一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又都被归入下一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并成为其中一部分;
④ 发展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与完成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为:
① 感知运动智力阶段
② 前运算阶段
③ 具体运算阶段
④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总之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贡献十分巨大,他批判形而上学发展观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变与质变的发展观,为认知发展心理学建立奠定基础。
㈡儿童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或成人)比喻为计算系统,计算机可以接受问题信息(输入),贮存信息,按某种规则加工信息,然后做出回答(输出),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后做出外显反应。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部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以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此理论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信息加工观点把认知功能看作是用不同的认识单元工作的过程,利用这些知识但原来表征事物或信息,这样的知识单元有四类:图式、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⒈ 图式
不同于皮亚杰的图式,它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如卡通画只勾勒保存所代表的人、物最基本方面。图式实际以更为有效。试验表明,人们在记忆中贮存的正是表征图片中基本部分的图式,细节缺失没引起人的注意。人们还能对短暂事件顺序及场景形成图式,一个时间的图式可定义为“对什么事情将发生、它将在何时、什么特定情景下发生的种种期待”。有些具体事件的图式称为“脚本(scripts)”。如描述从起床到上班,上学的经过。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和顺序都是共同的,共同部分构成了期待上班或上学的脚本。很小的儿童就游学多事件的脚本,一般都是他们反复获得的经验。图式和脚本是儿童首先使用的认知单元,它允许儿童去期待和预测,儿童期待去认识与图式一致的东西,所以注意它们;儿童有时会不注意与图式不一致的东西,甚至还会歪曲它们,从而使之与自己的图式一致。
⒉ 映象
映象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一幅图、一个声音或一种气味,即心理上的再产生。映象常常再图式中出现,而且是有意识地制作,在想象起居室时,也就产生映象。幼儿与成人想比更多地使用映象解决问题。当信息未综合于儿童概念性知识中,儿童就越倾向于用映象来回想,随着年龄增长,知识越来越概念化,儿童就较少依赖映象了。
⒊ 概念(或范畴)
图式和映象真实地表征着场景或事件的物理特征,但概念时对一组对象或事件的符号表征。语言是最基本的符号表征形式,词与它们所表征的对象间没有任何类似性。符号概念常常是表征一组客体共同的,抽象的特征,如牛奶、鸡蛋、饼等,放在一起,称为“食品”,因其有可食用的特征或性质。儿童很早就有把物体集合在一起的能力,如12-24个月的婴儿自发的把黑的或白的积木按色彩组合。儿童可以在没有合适的词(如:黑、白、彩色)标志东西的知识时,却能知道使用范畴。试验表明,符号概念帮助儿童提高理解世界的能力。随儿童年龄增长,儿童符号概念也起了变化,一是定义概念的那些方面逐渐与大多数成人的观点一致,二是思维时更有效的使用符号概念,三是更好的用词描述符号概念。儿童概念是动态的、变化的,他们不断的转化他们的概念知识,并在无意识努力中察觉原来是两个无关或互不联系的观念之间的共性。
⒋ 判断
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判断。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儿童能完成对命题更加复杂的认知操作:把两个或几个命题协调起来解决一个问题。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以运用大量观察和实验在认知的结构和过程方面取得大量成就,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且其理论还不能完全解释人脑内发生的复杂认知活动。下面我们仅以皮亚杰理论中的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来说明学前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