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同化与顺应两过程有时处于不平衡状态,但到一定时候总能取得平衡,其原因皮亚杰用“自我调节”机制加以说明。皮亚杰认为任何生物都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不断“从自身的动作中得到蕴藏着对这些动作的自动调节的信息”,使思维朝着“必经途径”发展。当外界某因素干扰或影响主体,偏离必经途径时,主体内部会马上产生一种流动平衡的反作用,又把机体导还到正常的顺序里,如失败,就把机体导入新的但与原来相似的途径。同化与顺应处于平衡状态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平衡状态指主体与外界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同化于主体的图式必须与图式对客体的顺应处于平衡状态;第二种水平的平衡状态是比较简单的主体图式之间的互反的同化与顺应,如“看”与“抓握”两种图式之间的互反的同化与顺应;第三种水平的平衡状态是如下平衡化过程实现的:它由分化与随之而来的整合所组成,顺应导致一个图式或系统分为亚系统,然后这些亚系统又被同化到一个新的整体系统中去,这个系统在性质上不同于前面的亚系统。平衡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因素。儿童的思维就是不断从平衡——不平衡——高一级平衡的发展过程,使儿童不断增加适应能力的过程,图式的同化、顺应与平衡贯穿人的一生。
⒊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方面,皮亚杰认为支配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
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的作用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的必要条件。
物理环境即“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包括两类:一是物理的经验,指个体作用与物体,抽象出物体的特性,二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指个体作用与物体,只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其中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物理因素重要但非决定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等诸多方面,它和物理环境一样,要能对主体发展发挥影响,就必须建立在它们能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而儿童的主动同化又是以儿童是否已具有适当的运算结构作为前提的。
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即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或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平衡。由于平衡的作用它调和了成熟、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