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学科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8  浏览次数:593
广东学前教育网理论频道导读:音乐教育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

 音乐教育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音乐教育学科是运用上述各学科的有关原理、原则、方法与音乐教育艺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学科。音乐教育学科。音乐教育学科应该有自己的、艺术的、教育的、科学的价值。不应当把音乐教育凑成音乐+教育+心理的互不相干的“拼盘”。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学校音乐教育分大、中、小、幼等几个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音乐家的历史和当前音乐启蒙的良好时机,童年时期形成的“童子功”,无论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还是艺术素养方面的都将使人终生受益。
    各年龄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共同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音乐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又有不同的要求。
    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音乐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音乐艺术的基本理论
    1、音乐艺术理论: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由于音乐艺术理论与社会学是有关联的。
    音乐技术理论: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学、曲式学、音乐创作、音乐欣赏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钢琴(风琴)弹奏、声乐演唱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技巧。
    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学科的基础,掌握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工作的原则、方法。儿童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音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或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委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另一位不懂儿童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的老师,当众指责一幼儿“左”嗓子,唱歌难听,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这个孩子从此再也不愿唱歌了。还有一位老师掌握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儿童实际也发做好教育工作,他认真调查了解到儿童唱歌音不准的原因,针对某一孩子由于音域偏低,在集体唱歌时音域与其他小朋友不合,有些较高的音唱不准,于是老师为他安排单独唱歌的机会,有些较高适合他的音域的调,为他定调唱歌,解决了他唱歌的具体困难,调动了他学唱歌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音乐基本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和实施音乐教育的理论基本。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必须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来发挥教育和心理的理论指导作用。让幼儿身心发展的科学价值。
    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
    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学科的基础,是音乐教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要了解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首先要了解音乐家艺术的基本特点。同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音乐教育,又有它自身的特点。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
    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所以说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是用听觉来感知音乐的,音乐又是听觉艺术。
    音乐中的声音主要是具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的乐音。音乐的物质材料不是单个的音,而是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有机的乐音体系,这样一些乐音构成的音乐作品有着严密的组织和逻辑关系,并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音乐是在时间中进行、在时间中发展的,随着时间的进程,音乐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陆续展示着、发展着,直到最后一部分呈示完毕,才为听者提供出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使其了解作品的全貌。音乐是在时间进程中运动着的时间艺术。
    音乐艺术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演唱、演奏)和欣赏三个方面。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是音乐艺术存在的基础。作品写在乐谱上还不能说完成了这首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音乐是需要表演的艺术,只有能过演唱、演奏才能把乐谱上的作品变成活生生的音乐艺术品。人们才能感受音乐艺术的美,正是能过欣赏这个环节,音乐才得以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音乐艺术实践需要有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幼儿音乐教学包含着音乐实践的表演和欣赏两个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给儿童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使他们有能力从事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艺术表现的特点
    由于音乐使用的物质材料是声音,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与文学、美术有着不同的表现能力。绘画能够逼真地描绘物体的外形;文学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地表达概念和思想;而音乐更擅长表达感情。音乐在时间中进行,能够表达事物的运动发展、感情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人们的心理活动、精神境界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正如高尔基在他的自传小说《在人间》中写道:“我的心碎裂了,它充满了一种强盛的感情,这种感情常常是由良好的音乐奇妙地接触心心灵深处而唤起的。”音乐擅长抒发感情,能够深入打动人们的内心深处,起着教育影响的作用。
    音乐不能直接提供视觉形象,不能直接思想概念。音乐中的歌曲可以借助歌词,标题音乐可以借助标题和文字说明,帮助人们了解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帮助人们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于音乐作品中的非标题的纯器乐曲的感受,比对歌曲和标题音乐的感受更富有个人性,更多的需要借助于个人在生活经验、文化艺术修养、音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个人欣赏的水平和特点。由于幼儿在生活经历、认识能力、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幼儿音乐教材大多数是歌曲和标题性、描写性音乐。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运用音乐表现手段的美,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殃出对这些思想情绪言所二把手有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有的音乐作品也出现丑恶的反面形象,这些反面形象对正面形象起反衬作用,让儿童在比较中鉴别,更容易识别美与丑、是与非、正与误。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潘振词曲),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音乐技术是达到音乐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
    音乐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必须具备的技术。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就不能获得完美的艺术。在音乐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运用所掌握的音乐技能技巧去教,为幼儿的音乐活动伴奏、教幼儿欣赏音乐、排练和指挥节奏乐等,都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技术,才能保证教学上的一定艺术质量。幼儿学习音乐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有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感染教育,获得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效果。
    寓教于乐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爱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体、智、德、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教育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