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9  来源:心理学探新  作者:郝 琦   浏览次数:742
广东学前教育网理论频道导读: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J.Bruner)在他197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对
 
表演式学习

――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J.Bruner)在他197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对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Vygotsky)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研究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当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他的影响。”[1]

维果茨基在本世纪初创立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简称zpdzpd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儿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如今,这一概念的影响已随着维果茨基的信奉者们――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剧作家、表演理论的创始人弗雷德・纽曼(FredNewman)及其同事路易斯・赫兹曼(LouisHolzman)等人展开的新的研究工作变得更具生命力。zpd的解释范围由于表演理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盛行已远远超出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广泛渗透到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及心理治疗领域。

弗雷德・纽曼致力于在实践中发展维果茨基的理论,从表演的维度探讨了zpd的概念,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表演式学习的概念,以区别于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的工具性学习,即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学习。表演理论通过对工具性学习的消极影响的批判及对表演式学习的倡导,在人的教育和发展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 工具性学习

表演理论家指出,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即工具性学习)与真正的学习(发展式学习)是不同的。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中真正的学习几乎被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概念取代了。因为对知识、技能掌握容易被验证、被测量,能够换取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如高中文凭、大学学位、职业证书、驾驶执照等。

我们并不是说获取知识、技能是不重要的。像其他用于挣钱谋生的社会行为一样,知识和技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有用的。问题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不导致人的发展,只有那种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的历史表演式的学习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原因在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只是凭借有限的事实来维持日常生活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与发展毫不相干。无论我们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也只是把它们吸收到事先存在的认知结构之中,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成为一个新人。这种学习可能会巩固和增强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而不是在历史中的地位。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能引起一个人的质的变化或增长,不能代替促使人发展的学习。

  2 表演式学习(发展式学习)

维果茨基曾指出,发展式学习是在“最近发展区”即zpd内完成的。zpd是人类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复合式社交活动。这种活动并不像其他的活动那样只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例如购物、烹调、开车、上班、旅行等,这些都属于工具的社会行为,其目的在于达到某种结果,而建立zpd,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一种历史性的活动。

zpd的另一个特点是参与建立zpd的人在个人的能力、经验、发展水平上都是各不相同的。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它是一种有经验的人帮助没有经验的人学习的一种共同活动。在zpd中,学习不是个人性的,而是社会性的,是大家共同完成的。

zpd中的活动主要发生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前,即没有开始工具性学习之前所做的,是真正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学习。zpd活动最典型的例子是婴幼儿学习讲话期间与成年人之间的“共同表演”。

弗雷德・纽曼在《一生中的表演》一书中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向我们展示了一组组生动的zpd活动。[2]

情境一:一个只有10个月的小女孩珍妮坐在小椅子上,面前摆着一个空盘子,盘里有一些吃剩下的饼干渣儿,珍妮嘴里不停地冒出“饼……饼……”的声音,她的妈妈跟她做着语言游戏,“饼……干?你想再要一些饼干,是吗?珍妮?”于是这两个人,一个具有二十多年语言经验的母亲与一个全无经验的孩子一起交谈起来。珍妮通过模仿妈妈表演着讲话,这样就可以不断地超越她自己所能做到的。珍妮的妈妈首先要接受珍妮所说的文理不通的语言,并帮助她讲下去。珍妮就是通过参与对话活动来学习讲话的。如果只允许珍妮讲她会讲的,她的妈妈和其他人只接受她讲得正确的语言,那么珍妮就永远不可能学会讲话。

情境二:在一个家庭聚会上,两岁的朱蒂在爸爸的要求下为大家唱字母歌。小朱蒂沙哑地唱起了“ABC……”,他停顿了一下,想不起接下去该唱什么。爸爸小声提醒他:“DE”,朱蒂随着他爸爸唱了下去,唱到最后,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大声叫道:“WXYZ!”顿时,他的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表哥、表姐一起拍手大笑了起来。

情境三:三岁的鲍比带着自己刚刚画好的一张画跑到姐姐的房间,指着画上几乎无法辨认的橘子、葡萄告诉姐姐是送给她的。姐姐高兴地抱了鲍比一下,赞美道:“这张画真是漂亮极了,我要把它挂到墙上去!”

从以上几个情境中我们看到,孩子们所做的无论是珍妮要饼干、朱蒂唱字母歌还是鲍比画的水果都是不正确的、有问题的。可是他们没有被纠正、被批评,而是受到了鼓励。成年人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儿童,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去完成儿童所不会做的事情。这正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社会环境,也可以称为社会活动。人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学习讲话、走路、穿衣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使我们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成为可能。换言之,为了适应社会,我们首先要从非适应性的历史表演活动做起,也就是从那些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做的事情做起。

遗憾的是,一旦社会适应的任务完成了,那么发展的过程也就停下来了。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发展的历史表演式的学习形式被放弃,更进一步的发展已经不再可能了。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把我们固定在某一种同一性上面,以致我们无法随着外界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发展变化。

  3 单一的工具性学习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3.1 学习中的情绪障碍

人们发现,在缺乏发展式学习的情况下,单纯地去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很痛苦的经验,是强制性的、索然无味的,甚至常常是毫无效果的。很多人一提起学校总忘不了在学校时那种焦虑与厌烦的情绪,那正是工具性学习所引起的情绪;即使那些自觉自愿地学习的成年人也摆脱不了这种情绪。伴随着工具学习,我们很容易感到一种情绪上的障碍,这就是我们在中小学校里普遍存在的学习带来的后果。在工具性学习中,学生们的人格在抽象、空洞的知识里被肢解了,他们孤独迷惘,搞不懂所有的功能性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系。他们在学业、生活上都看不出方向,觉得自己生活在绵延不断的压力下,什么也没有学到。已有报告指出:有许多学生必须服药或经过治疗才能上学。[3]

  3.2 个人主义的形成

学校里个人主义的形成可以从外在的教育缺席及其内化了的学习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从教育制度方面来看,有人尖锐地指出,我们现行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把学生逼入个人主义死角的制度。争取高等教育机会的竞争是从小学开始的。由于只有少数人能通过高考,因而你争我夺就不可避免,每个人只能照顾自己,同学同伴之间都成为竞争对手,别人在考试中的成功或许正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学生如何学习关心他人?如何学习合作、学习悦纳他人的成就?这样,学生辛苦学习所得的结果,对学生本人的人格成长几乎没有积极的作用。如今的学校显然没有帮助学生在团体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上成熟起来,却使学生日益成为心胸狭隘的个人主义者。

从学习模式上看,当今的教育制度显然认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在个体的头脑内部进行的。学生们一旦内化了这种学习模式,就开始忙于把知识输入自己的头脑,然后要求自己独立地做事。他们成年以后也非常不情愿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即使因缺乏经验而感到焦虑和痛苦。实际上,无论是在学校里、工作中、运动场上还是在社交场合,奖励总是给予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的人。而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总是令人难堪的事情。原因正是在于人们认为在做事情之前应该拥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把这一切完全当作个人性的东西,当作个人去换取社会酬赏的东西。

  3.3 发展的停滞

在儿童早期,不懂不会的事情可以通过一种表演去学会,一旦到了上学年龄,孩子们扮演他人角色的历史舞台就被拆除了。在学校里,表演式学习被搁置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工具性学习。孩子们渐渐发现,重要的是要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会做、已经知道的事情。学校会定期地测验学生,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在这个年龄上应该掌握的东西,如果低于应达到的水准,很可能会被送去诊断、治疗。从此,取代表演舞台的就是一面面社会之镜,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是快乐的还是烦恼的,是灵活的还是迟钝的,是孤独的还是乐群的?根据这些认知的及人格的特征,每个人形成各自的自我同一性。这种自我同一性决定了一个人一生中能学习什么、能学会什么以及能做些什么。

根据传统心理学的观点,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停止下来是正常的。而表演理论家们认为,这是一个人为的灾难,这个灾难严重地损害着人类的每一个成员。

  4 向儿童学习――表演理论的见解

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速度惊人,于是人类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固定化问题便显现出来了。自我同一性本来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一旦与发展相脱节,就变成了适应不良的形式了。很多人已经发觉,今天的儿童往往比成年人知道的还要多,这也是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相互冲突的一个主要根源。成年人的同一性往往建立在一种社会错觉上,以为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儿童非常清楚而成年人不太了解或是不愿意承认的一件事情是,成年人掌握的许多知识和技能都已经过时了,没有用了。所以儿童并不急于去学习那些。实际上,成年人本身也很难保证他们急于教孩子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然而,要求自认为已经知道了一切的成年人去向儿童学习似乎是不可能的。

儿童早期的表演式学习是以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也无法欣赏自己的表演:成年人有了自我意识,却又构成了表演式学习的障碍,这对人类生活来说是一种讽刺。当我们刚刚能够在社会之镜中看到自己,我们同时也被这镜中的影像――自我同一性困住了。也就是说,为了适应社会生活,人们在幼年时期的历史表演中产生的自我却阻碍了今后的继续表演。

对儿童来说,没有自我可言;而在成年人那里,除了自我几乎什么都看不到了。正是自我意识、自我中心主义使成年人变得愚钝起来,并阻碍了促进发展的表演――这种连小孩子都会做的事情。然而,表演理论家相信,有了自我意识并不意味着成年人不能够进行表演式的学习。可以模仿儿童的做法,正像他们模仿成年人那样。

表演理论关于儿童学习的见解并不是孤立的一家之言,实际上,在人生发展心理学中“幼态持续”的信念有力地支持了表演理论的观点。幼态持续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健康生存有赖于把儿童期的部分行为保持到成年期乃至老年期。我们应趁着为时未晚之机,把自己从“成熟”的方式中拯救出来。人类进化发展的命运就是,延长儿童期,终生保持这些特质。[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