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案例:“金卡”失踪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01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39

     最近,孩子们迷上了印有奥特曼或怪兽图像的圆形玩具卡(他们把这些卡称作“金卡”)。他们把这些卡视为宝贝、爱不释手,只要一有空就聚在一起说卡、玩卡。

然而有一天,一张小小的卡却差点引起一场大误会。

自由活动的时候,只见王佳伟蹲在王尧怿身旁,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见势,我悄悄走到他们身后,想听听他们在争论什么。

原来,王佳伟的卡不见了,碰巧他看见王尧怿拿着一张一样的“金卡”,便认定是王尧怿“偷”了他的卡。王尧怿倍感冤枉,努力为自己争辩。

了解情况之后,我问道:“王佳伟,你为什么说这张卡是你的呢?”

“卡上的图案跟我的一样。” 王佳伟理直气壮地说。

“可这卡是我买的,一样的卡很多的呀!”王尧怿着急了。

“那你看见王尧怿拿你的卡了吗?”我又问道。

“没有,不过我扎在椅背上的口袋松开了,卡肯定掉在了地上。”王佳伟说。

(孩子遇事很少会作多角度的考虑,但由于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想法。我想,与其草率地评论,不如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看法,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在不同思维的碰撞和补充过程中,提高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问道:“那你们觉得王佳伟的卡上哪儿了?”

“王佳伟,你在椅子下面找过了吗?”杨欣怡问。

“王佳伟,今天你带那个卡了吗?”顾国庆问。

“王佳伟,我的卡是新买的,所以颜色很深,你的卡颜色怎样?”王尧怿也若有所思地问道。

……

在同伴的质疑声中,王佳伟终于想起来了,他的卡确实没有带来。

(“金卡”引起的风波在孩子们自己的讨论声中平息了。但是,如果不把“金卡”保护好,类似的风波或许在以后还会出现。想到这里,我决定再让孩子们想个办法将此问题彻底解决。)

于是,我又问道:“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保护自己的卡吗?”

“把卡放好。”倪晴雯说。

“不要把卡拿到幼儿园来。”杨浩文说。

王尧怿则觉得最好能在卡上做个记号。

(我觉得王尧怿小朋友这个办法不错,既能有效区分每个“金卡”,又能通过做记号让孩子进行个性化的符号创造。我决定鼓励孩子们实践这个想法。)

我问道:“怎么做记号呢?”

赵磊建议在卡上写名字,但王尧怿觉得写名字太麻烦;顾志峰提议在卡上写数字,可计俊涛说写数字可能会和别人一样;顾国庆说在卡上画图案,可潘思敏觉得图案也可能一样……就在同伴们陷入困惑中时,王尧怿叫了起来:“写学号,写我们自己的学号,既省力又不会和别人一样。” 同伴们听了王尧怿的建议,纷纷拍手叫好。为了易于辨认自己的卡,第二天,孩子们真的在卡上写上了自己的学号。

孩子们再一次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解决了自己碰到的问题。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大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粗浅了,他们的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学会放手让幼儿分析自己和同伴碰到的问题,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逐步学会推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