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有关退缩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30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58

      一、基本情况分析       某某:5岁,女,上幼儿园中班。某某初到幼儿园时长得瘦小、单薄、楚楚可怜,吃饭很少。她从来不与别的小朋友相处,胆子特别小,从来也不大声说话,特别依赖母亲。每次刚到幼儿园门口就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开始哭。每次都是老师使劲把她抱起来,强行拉到班里。老师给她安排座位她不坐,给她玩具她不要,就是哭着抱着自己的小书包,独自一人站在教室的角落里。直到一个月后,她才勉强与小朋友坐在一起,但很少讲话,显得格格不入。       以后的每学期开学,某某都很难适应,每次都哭个不停,如果身体不舒服,需要妈妈接回家,否则,就会无任何理由地哭,老师询问只是一言不发。她上课表现得胆怯和退缩,从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平时做游戏,她都是被动地参与,害怕老师向她提问,害怕老师让她讲故事、表演节目。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试图让某某活泼开朗些、积极主动些,但似乎没有一点效果。       了解她的家庭,知道孩子从一出生就跟着她的妈妈,她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       孩子在家也很内向,她的妈妈也不爱说话。整天两个人呆在自己的房子里,从不与任何人交往,孩子也不与同年龄的小朋友玩。孩子的妈妈对她特别溺爱,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不让她受一点儿委屈。       问题分析:某某的表现属于儿童退缩性行为。所谓退缩性行为,是指儿童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也不愿和其他人交朋友,常独来独往等问题行为。某某长时间表现出退缩行为,她的症状不是一时性的,不属于正常儿童的生理性防护反应,她即使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也经常表现出特别害怕、羞怯、孤独、胆小。       儿童退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父母教养方式不得当,家庭关系不正常,缺乏与同伴联系,也有儿童自身先天素质问题、后天的性格和身体状况不佳等因素,现分几点来具体分析:       1.教养方式不当,过分严厉、过分溺爱。       在大多数情况下,退缩问题行为儿童所表现出的害怕、羞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与人交往等一系列退缩行为所掩盖的是他们的独立性差、自我意识缺乏和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在集体场合中、在与人的交往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和内心世界,害怕被人嘲笑、看不起,所以采取退缩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过分的保护和溺爱,因为限制了孩子的必要活动和他们与同龄人的交往,也会造成孩子的退缩性行为。一些孩子在家受到过分的保护与溺爱,他们的一切需要总会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们一旦进入幼儿园,在家里得到满足的许多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另外,在集体中还必须遵守纪律、游戏规则等,老师和其他的孩子不会像家里人一样处处让着他,以他为中心。于是他就会觉得莫大的委屈,内心就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从而情绪低落,变得冷漠,极力想逃回自己温暖的家,重新获得安全感。       2.缺乏同伴联系。       父母或者孩子成长的环境,限制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不管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安全,怕他们受别人的欺负,还是别的原因而限制孩子各种活动和与同龄孩子交往,都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也就不可能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得到锻炼和发展,而他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和集体生活,就会一愁莫展,无所适从。      3.家庭关系和气氛不正常。       父母感情不和,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惊恐、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之中,他们没有安全感,对成人不信任。父母对孩子态度不一致,一个放任、一个严厉,一个粗暴、一个宠爱,也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处于紧张、焦虑、惊恐的状态,迫使儿童采取退缩、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以适应环境。       4.个体素质原因。       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有退缩行为问题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而孤僻,还有的孩子先天就难以适应新环境,不愿接触人。还有的孩子身体虚弱,活动、游戏、学习时特别容易疲劳,烦躁不安。他们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完成或屡遭失败,便产生自卑心理,于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二、研究目的       1.消除对孩子缺乏自信心和产生胆怯、焦虑情绪的种种不良因素。     2.对孩子的退缩性行为进行行为矫正。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她的胆量,让她活泼开朗一些,融入到集体,融入到社会。       三、研究过程记录及采取的措施       根据调查了解,初步了解某某产生退缩性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接触,不与同伴交往。     (2)母亲过分宠爱。     (3)缺乏自信心。       1.创设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帮孩子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       首先我们先与她的母亲联系,与她进行了一番倾心长谈,给她分析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当她意识到这一点,便询问我们,她怎么做,于是我们先从妈妈人手,让她改变她的这种教养方式,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开朗一些,平时在家里多和孩子谈心,陪孩子唱一唱,跳一跳。同时让孩子的爸爸常回来,带孩子去接触世界,去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从而也能享受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温暖。平时要孩子多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其次,在幼儿园里,我们帮助某某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孩子退缩行为的矫正,就是自卑心理的克服,所以自信心的培养和建立是退缩行为矫正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游戏,通过别的孩子在游戏中产生的那种情绪来感染她。开始她不愿意玩,久而久之,她终于肯拉着小朋友的手一起玩了。每次美术活动,她都不画,有次在上美术课的前一天,我去她家,她见到我来,赶紧躲到妈妈背后。我拿出一张图画,告诉她,老师是来教她画最美的妈妈的。你不是最喜欢妈妈吗?我们一起来画,好吗?她点了点头,到第二天上课时,从来都不动笔的她,把妈妈画得特别漂亮。我们借机鼓励她、表扬她,她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同时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效果分析:       近一个月的实施,某某的变化让我们和她的妈妈感到欣慰。某某基本上适应了集体生活,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在课堂上她仍然缺乏积极和自信。通过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我们发现当成功的乐趣逐步取代挫折失败的阴影时,孩子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与此同时,我积极地为她创造条件,让她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她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巩固。妈妈发现孩子愿意与她沟通了,经常讲一些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这些变化使妈妈很感动。为了巩固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建立了一份“家园联系簿”把某某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在簿。       2.自我肯定训练。       退缩性行为的孩子大多不敢自我表达。于是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增进其自信心。如:优点轰炸、故事接龙、渐进化歌唱等。在一次说“悄悄话”的活动课上,要求每个幼儿都要把老师说的悄悄话大声地讲出来,轮到某某的时候,她的小脸涨得红红的,想说却又欲言又止。这时候,老师和小朋友都给她鼓励:“加油!你是最棒的!”她看到老师和小朋友期待的目光和诚挚的话语,终于大声地讲了出来。小朋友们都为她欢呼,并推选她为“本周明星”,奖给她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让她帮助做事情,如帮老师拿书,给小朋友发笔等。还组织“大帮小”活动,让她帮助年龄更小或能力不好的小孩做事情、玩游戏。让她知道自己一点都不比别人差,自己也很棒,很有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种方法很有效,某某做事不再畏缩,自信心很足,她还特别愿意帮老师、小朋友做事情,在帮助别人时体验到了快乐。       3.社交能力训练。       在开展社交能力训练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步骤进行:教导、回馈、模仿、演练。其中在开展演练这一步骤的时候,正赶上庆祝“三八”妇女节,于是我们让某某走进新华书店,走进各大超市去慰问阿姨们,在众人面前声音响亮地说:“阿姨,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通过这种社会活动,让她增加新的社会交往经验,锻炼胆量,增强自信心,同时我们还通过经验分享、合作画画、交朋友游戏等活动来训练她的交往技能。       四、小        1.对此案例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将近六个月,在此期间,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使某某的行为有了可喜的变化,现在她特别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不再孤独,有了许多朋友,她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她成为了一个活泼健康的小姑娘。虽然有时候自信心还是不足,还需要我们鼓励她,但我们清楚她已经是最棒的了。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与她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制订实施计划和方案,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家长也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在研究中,我们坚持用各种训练方法来帮助她,改变她,消除造成她自卑、胆小的种种因素,还她自信心,使她的退缩性行为一点点好转,取得巨大进步。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