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儿童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25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确实,在儿童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应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然而,过于突然、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应激降低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造成精神躯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       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者,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需要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处在萌芽状态,周围不良的环境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园以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为重点,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二、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而幼儿园活动是指学生活动是指学生主体通过动作操作与一定范围的客观环境(包括人和物)进行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幼儿园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运动四方面。因此,本课题注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以幼儿心理健康为出发点,走进童心世界,去关注她,去爱护她,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利用一切资源,完善幼儿园的环境与教育,构建形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教育模式。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运动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家园合作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与形成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初步构建养成性教育模式和补偿性教育模式     构建模式的基本原则     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以不断的完善研究过程     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了解家长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知识水平、教养方式等。     案例记录法: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对一个或多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跟踪记录。     教育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通过认识规律,寻找新方法。     计划跟进法:对一个或多个幼儿情况分析后,尝试不同的指导方式,并及时跟进家长的教育调整自己的方法。       四、研究成果       (一)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以前我们总感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困难,因为心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十分实在的,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在我园,我们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他点的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有机相融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园特色的活动。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增效的作用。游戏在合群性和独立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尤其是角色游戏。幼儿通过对游戏的主题、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主体活动,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有利于自我意识,开朗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规则性较强的游戏中,幼儿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较好的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学具,为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通过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作品或某项活动,使幼儿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教师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交谈、交换玩具、协作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强化作用下,逐渐掌握交往的技能,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形成。       2、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里的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而不是就是论事,“阳春面加交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教材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幼儿园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在小班我们开展了“好朋友”,中班开展了“幼儿园朋友多”,大班开展了“成长中的我”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也采取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线,小班、中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些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幼儿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他们的合群性。除此,我们还打破班级、超越幼儿园围墙,专门为幼儿设计了诸如“去超市购物”、 “给隔壁老师送信”、“慰问敬老院爷爷奶奶”等一系列活动,以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       3、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吃睡等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小厨房和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在绕有兴趣的生活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能力,尤其是他们每天吃的菜,由他们一起自己拣,自己洗,不但认识了大部分菜的名称,而且使幼儿共同合作,感受一种群体感。生活锻炼是培养幼儿合群性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表情牌”活动,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面部表情的“表情牌”,分别放在三个小桶里,幼儿每天进园要在自己的名字下挂一块表情牌。幼儿如果今天很高兴,就选一个快乐的表情牌挂在自己名字下,如果不高兴,就选一个沮丧的表情牌。心情一般,就挂一个表情一般的牌子。幼儿心地纯真,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如果发现哪个孩子连续几天不高兴,就会和家长一起寻找原因,设法改变孩子的情绪,让幼儿心情愉快地生活。再如“赞美时刻”,各班每天下午专门安排一段时间进行“赞美”,小朋友互相赞美优点,教师也一起赞美小朋友的优点,赞美的范围很广,诸如哪个小朋友会动脑筋,哪个小朋友画画得好,哪个小朋友前几天不高兴,今天高兴了,哪个小朋友有进步了。       4、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幼儿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在幼儿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在实践中,充分挖掘每一自制玩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宽其功效。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对击比赛等,在拓展交往渠道的同时,进行一物多解、一物多玩,进一步树立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了竞争、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在家园合作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家庭沟通,优化幼儿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的环境和家庭教育功能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注意幼儿园的工作,还关注家长的心理及家庭的心理环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下列形式和方法:       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     开展亲子活动     开展家庭心理咨询     设立心灵鸡汤网站     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       (二)构建与形成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以养成性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是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及提供的外界刺激中引起内心的冲突,通过感受、体验、分享,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内容。我们主要以集体教育的组织形式为研究重点,以幼儿在体验中所处的主客体位置分为以下两个具体操作模式:       1)游戏式体验模式:根据总的心育体验目标,围绕其中一个核心目标,设计有规则的,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的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获得经验,心理品质得到优化。       2)情境式体验模式:教师根据心育目标,选择、创设特定的情境,使认识主体在实践中把自己暂时变为现实的客体,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在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迁移,激起内心的真实感受,达到“心”临其境,融“我”入境的体验效果。教师要创设情境,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幼儿积累多种心理感受与体验,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心理品质。       3)家园同步体验模式: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 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4)典型教育体验模式: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行为练习体验模式: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6)讲授教育体验模式: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2、补偿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补偿教育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行为问题的矫治,是指运用奖惩的原则,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其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在对这类孩子进行补偿教育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个案观察记录,跟踪观察、个案分析报告等形式。二是通过游戏矫治。就是为幼儿设立一个特别的游戏室,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第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会控制自我。例如我们开设了“心理宣泄室”,当个别幼儿遇事想不通时,可以进去打击各种沙袋或在纸上涂画,借此宣泄心中积郁的怨气、怒气,这种方式要比教师强制幼儿接受说教效果来得好。还有“游戏治疗”,针对任性、孤僻的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创设趣味性强并有针对性的集体合作游戏活动,提供有关道具和情景,引导幼儿的行为,疏导幼儿的心理。       五、对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我们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经验积累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是养成性教育,也可以是补偿性教育。然而我们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养成性教育为主展开的,即以教师预设为主。但当个别幼儿已经出现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等方面的缺陷时,他们需要补偿性教育。那么,如何更科学地在幼儿园进行补偿性教育呢?又如:健康心理的教育途径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外,还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何进行个案矫治,也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   2006、6

 
 
[ 保健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保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