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儿童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7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幼儿;养成教育;补偿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9%,最为常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另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下3亿多儿童中约有4000万患有心理行为障碍。1990年对我国22个城市4~16岁的儿童抽样调查表明,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2.9%,其中幼儿占很大比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社会紧张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理性思考,提出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与对策,必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开展。   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       1.养成教育法 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标应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而且对成人期的许多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实际教育教学中,受制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理解、认知等方面能力皆处于较低水平,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过分强调观念的形成,而应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法:第一,情境教育法。即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认识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第二,榜样示范法。该方法通过给幼儿一个榜样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地去学习榜样的行为,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这种方法的采用基于幼儿的多直观思维,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有效。第三,行为实践法。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幼儿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第四,家园同步教育法。这种方法要求幼儿家庭与幼儿园进行密切的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具体方法依内容不同可有所不同。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快、更好、更巩固。各种教育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加以运用。       2.补偿性教育法 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幼儿,除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外,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及治疗,对其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较常用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行为矫正法。这种方法是应用学习的原理——奖罚的方法去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幼儿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一方法在幼儿的补偿教育中已被最广泛地采用。它简单易行,不要求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或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认知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身上应用,大多收到明显的效果。二是游戏矫治法。即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放松,最终认识自我,并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控制自我。其中,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则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问题较为有效。此外,家庭支持性矫治法,团体训练法,社会治疗法等均有较好的效果,可依据幼儿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灵活运用。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作为幼儿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老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其次,幼儿老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为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因此,幼儿老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物质环境在要求上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心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幼儿老师创设的心理氛围。它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力向上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形成协调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群体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幼儿同伴群体,是营造幼儿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幼儿教师初建班集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原则,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对儿童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4.重视幼儿的问题性教育,提高心理素质与能力 问题性教育指根据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为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而开展的、以幼儿实际生活情景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为教育素材的教育活动。问题性教育要求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转变对幼儿身上发生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对幼儿交往中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锐的意识,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并精心设计有关的教育。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延迟对幼儿间发生冲突的反应,注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解决冲突的多种方法,尽量不要包办代替。组织幼儿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及情境模拟实践,交流自己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感受和做出不同情绪行为时的亲身经验,都是进行问题性教育的有效方法。问题性教育重视这些问题的教育价值,并认为其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问题性教育主张充分抓住和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及时地精心设计和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在问题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与能力,在不断提高素质的过程中更好地、愉快地生活。       5.开展幼儿心理辅导,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 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辅导不仅仅是帮助幼儿具备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让个人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的辅导主要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和生存辅导几个方面。幼儿园阶段幼儿人格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孩子对爱的感受能力,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正直、合作、宽容、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能学习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有乐于自主选择,做出决定并努力实现的倾向和初步的能力。幼儿学习辅导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努力挖掘其学习潜能。如听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充分利用幼儿感知发展迅速的优势引导幼儿掌握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幼儿园生活辅导主要包括:引导幼儿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乐于探索、体验多方面的生活,平和地接受生活的复杂性;并有相对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初步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自主自立意识;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       总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服务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的提高,未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克服自身的问题,不断前进,新生的青少年一代将得益于时代为他们提供的这一新的教育活动而健康顺利地成长。

 
 
[ 保健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保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