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释疑:蛔虫病不等同于疳积
民间经常将驱蛔虫跟“挑疳积”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不是肚里长蛔虫,而是患了疳积症。
中医所讲的疳积主要是由于过食肥甘厚腻的东西伤害到了肠胃,久而久之形成积滞,造成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一般通过传统的“扎四缝”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而孩子肚子里长蛔虫,也会出现干瘦、乏力等类似疳积的营养不良症状,若确诊孩子肚子里长蛔虫,还是通过吃药打虫更可靠。
专家支招:捏背脊
以前疳积的小孩多皮肤干瘪、四肢瘦小,有不少非但不厌食,反而是胃口很大,每餐吃很多,肚子鼓鼓的,但常拉肚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上述的症状已较少见,而过食高蛋白、高糖等食品使孩子营养失调,进而出现两眼无神、面色发黄、乏力少动的症状却更多见了。这类孩子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肝旺克脾,烦躁易怒,睡眠不宁或有动作异常,在治疗上应以消积健脾疏肝为主。除了通过药食治疗,利用传统的捏背脊疗法效果也不错。
捏背脊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捏背脊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另一种古老而实用的疗法。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捏脊疗法就是通过疏通这两条经脉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的,临床上也常用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呕吐、便秘、咳喘等症。
这种疗法有简便易行,痛苦小,见效快,且易学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长学会后,在家里就可常给宝宝做。
首先让宝宝俯卧或侧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尽量放松;家长站在宝宝身体一侧,双手食指半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用食指中节靠近拇指侧面的地方抵住宝宝椎骨,双手大拇指与向上捏起宝宝背部正中脊椎两侧的皮肤交替自下向上捻动,一直推到颈后与肩平的大椎穴,一次捏五六遍。一般每天捏一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在捏背脊的过程中,还可适当用力拎起孩子的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5次提一下,可增加对相应穴位的刺激量。提和捏的力度应以孩子皮肤微红为宜,不可过度。
注意事项:
1.此法适用于半岁至六七岁左右的婴幼儿,因为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易损皮肤,而年龄太大的孩子则背肌厚,提捏难到位,疗效不佳;
3.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要先修整指甲,且手要够暖,手法要轻快,用力和速度要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