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一到冬天,很多人的嘴唇就发干,越舔越干,喝水也不管用。有的人还会出现鼻子出血,等等。在冬天,因为人的面部五官直接接触环境,还真需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冬天气候寒冷,空气干燥,且风大,冷空气活动频繁,由于面部五官裸露在外,与这种不良天气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因而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应注意加强防护。
1.口角炎:冬季来临,空气干燥、寒冷、多风,口唇也因为发干而感到不舒服,这时一些人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舌头去舔,而唾液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就会立刻蒸发,结果是越舔越干,直接导致口唇、口角皮肤的干裂。因而在口角和黏膜的交界处,出现潮红、脱屑、皲裂、出血、疼痛、糜烂等症状,称为口角炎。这时若口腔中的细菌乘机而入口角处,就会引起口角发生炎症。所以,当冬天出现口唇干燥不适时,绝不可用舌头去舔,而应用油性护肤品去搽抹,但不宜用甘油。此外,冬季新鲜蔬菜供应减少,造成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较为缺乏,这也是诱发口角炎的原因之一。
2.鼻出血:又叫鼻衄。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内(尤其是鼻中隔前下方)的小血管常呈现扩张、破裂而致,几乎有半数以上的鼻出血皆缘于此。由于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鼻黏膜容易结痂,因而会产生鼻中不适感,有的人常有意无意地用手指去抠鼻孔,从而导致结痂脱落而出血。此外,冬季还是鼻炎、流感的高发期,因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或流感引起的发烧等原因,也容易诱发鼻衄。若能每天坚持用冷水洗鼻子数次,不但能增强鼻黏膜的湿润度,增强鼻黏膜的抗病能力,还可预防流感,避免鼻出血等发生。此外,饮食宜清淡,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助热生火而诱发鼻出血。
3.耳冻伤:耳朵之所以最容易发生冻伤,与耳朵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因为整个耳廓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非常细微,耳朵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保温能力极差。特别是天冷时,耳朵因受到寒冷气候的刺激,耳部血管的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会更少,末端血液循环障碍,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容易发生冻伤。和其他部位的冻疮一样,耳冻疮的复发率比较高,经常是“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所以天冷时,应戴帽子或戴耳封,以加强对耳朵的保护。
4.青光眼:青光眼是以眼内压力升高、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致盲眼病。此病分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种。除先天性外,后两种均以冬季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在强冷空气过境后24小时内最容易诱发。这是气温降幅过大,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干扰了血压,造成眼压波动所致。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一旦发现眼部不适伴头痛头涨,反复出现视力模糊、虹视(看灯周围有彩圈)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5.雪盲症:又称雪光性眼炎,此病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光中的强紫外线经大片雪地反射至人眼的角膜,引起角膜损伤所致。研究表明,当阳光中300微米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到雪地上,由其反射的阳光射到眼睛上,便可能引发雪盲症。雪盲症的主要症状为畏光、流泪、红肿、刺痛、奇痒及眼内异物感等症状。所以,大雪天若到野外去,一定要戴墨镜,防止雪地反射的强光刺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