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始后,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用不准外出的“理由”将孩子锁在家中“圈养”起来,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使孩子满怀憧憬的假期生活变得单调而寂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冯佳的父母都在企业工作,在长春市内又没有别的亲戚,因而将孩子整天“圈”在了家里。冯佳告诉记者说:“我想找同学到家里玩儿,妈妈不让,说不能随便带别人到家里来。除了每周学两天英语可以离开家几小时,其余时间我就在家呆着,干什么都觉得无聊。”
而谈到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圈养”起来,许多父母也显得很无奈,他们也觉得这样做对不住孩子,可从孩子的安全考虑又感到没有别的办法。即便“圈养”起来,冯佳父母也时刻对孩子不放心,冯佳的妈妈每天都要打几个电话,冯佳的爸爸有一次甚至模仿陌生人给孩子打电话要求开门来考验和锻炼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在无奈之下,又给孩子找来可以托管的学习辅导班,虽然使孩子避免“独守空房”,却无形中使孩子的学习负担进一步加重了。
假期本来是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愉悦身心的最好时机,可被“圈养”在家里的孩子则失去了自由的空间。一些孩子甚至感叹:“真的不如不放假了,这样的假期太没意思了!”
有关教育界人士认为,这种“圈养”孩子的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走出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娱乐,多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可以给孩子找游泳教练让孩子学游泳,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主题性的旅游和夏令营活动。而且孩子的父母要安排好工作节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做一些野外活动。此外,社会也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可以发挥社区的作用,依托社区建立起孩子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或者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和野外活动,这样既能有效监护孩子,又能使孩子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快乐地成长。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