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儿童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发展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05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未来社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渗透到幼儿教育观、健康发展观和评价标准中,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教育目标将从单纯注重幼儿智力转向注重培养幼儿智力与培育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并重;教育模式由整齐划一趋向以幼儿为中心,关注个性、差异教育;教育内容从补救性为主转向以发展性为主;教育队伍由兼职趋向专业化;教育规模将由点到面,逐步扩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国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国务院国办发[2003]13号《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幼儿是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关键,创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育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新世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理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到幼儿教育观、健康发展观和评价标准中,成为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素质。一方面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过程中的基础和中介,它辐射、渗透到其他各项素质之中,制约着其他素质形成的效果;另一方面心理素质又具有能动性,它可以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到重要的选择作用,而且对自身还可以起到调节和整合作用。如品德的陶冶、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增强、审美素养的提高、劳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现代国际社会对现代幼儿教育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标准的制定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幼儿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幼儿有发展自我的潜能,而不能仅以动手能力、智力水平衡量评价幼儿。未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同时,也必将形成人人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二、教育目标:将从单纯注重幼儿智力转向注重培养幼儿智力与培育幼儿的社会性品 质和个性品质并重     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是国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与要求。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国际教育会议,会上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学会关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并指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关心”和“四个学会”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世界各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及今后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注重幼儿个性品质与社会性品质培养的重要根据。       在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有关教育目标部分,对教育者的要求中多处提出“让幼儿……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等。       国际上,1992年,经叶利钦签署,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颁布施行。《联邦教育法》规定俄罗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包括了使儿童的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保证儿童创造性、才能和兴趣的发展等内容。日本近年颁布了新的《幼稚园教育纲要》,新纲要重点修改了教育目标的一些内容,在保证儿童个性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发展幼儿“人际关系”、“关心”等社会性品质。新西兰幼儿教育的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儿童在社会性、情感、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在美国,学前儿童通过教育必须形成良好品质包括自信、自主、好奇、独立、坚毅、平等、交往、合作、自我约束、关心他人等方面。可见,幼儿教育培养目标,各国因各自的具体国情有别,规定的要求有所侧重,但注重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却是共同的特点。原先侧重幼儿单一和片面的认识使儿童能够较快适应今后学校教育这一具有明显“补偿”性质的幼儿教育目标己逐渐重新确定为促进孩子潜能发展和教孩子适应社会。在个性培养方面,各国比较重视发展儿童的兴趣才能,教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培养创造性,德国甚至明确提出把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作为幼儿教育目标的核心。在社会性品质形成方面,尤其强调交往、合作、关心、劳动、学会做人等。社会性品质与个性品质的培养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承,这是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三、教育模式:由整齐划一趋向以幼儿为中心,关注个性、差异教育,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搬中小学模式。这是因为幼儿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较低,且心理活动有明显的形象性与不随意性的特点,因此,在计划、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脱离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去按中小学模式进行,而只能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幼儿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此外,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这一阶段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是根据幼儿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教育,使之得到创造性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已在经济发达国家兴起,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并将成为未来幼儿教育革新的重要标志。       未来社会需要有个性特色的创新人才,21世纪的信息化社会突出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它要求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因材施教,建立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民族,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的幼儿教育应以培养个性化的、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克服传统教育中的呆板性、封闭性、同一性,关心和爱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帮助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和完善个性,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创设让幼儿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的宽松环境。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有个体取向,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自我”。但由于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速度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倾向,而且在对个体的观察中我们会发现,儿童个体经常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智力的问题,也不是道德品质的问题,更多的是其自身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关注幼儿富有个性特色发展的过程评价,通过建立“个体发展档案”了解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发现每个幼儿成长的特点和潜力。     四、教育内容:从补救性为主转到以发展性为主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为此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构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发展性为主模式是将全体幼儿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幼儿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幼儿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卫生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幼儿的心理障碍入手的。但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以全体幼儿为服务对象,以发展为主、治疗为辅将成为人们的共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立足于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体现教育内容内涵的变革。尽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按健康、语言、社会等相对区分的五个领域来表述教育内容的,但内容的含义已不局限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要求上,而指向幼儿参与的教育性活动,指向希望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或形成的“基本素质”。例如,健康领域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表述,指向的是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能力的学习;而社会领域中,类似“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养成对他人、对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的要求,显然属于”学会共同生活”的内容。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需要的“基本学习”、“基础学习”。     五、教育队伍:教育者的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培训时间和频次将延长和增加,由兼 职趋向专业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这项工作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为了使幼儿通过教育,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需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能力、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知识、经验的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程度的提高,师资培养力度的加大,在未来的工作中,教育者的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培训时间和频次将延长和增加;有更多的省市地区将制定保教(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通过考核等方式颁发资格证书,提高准入门坎,以保证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除了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在职保教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职业学校,为幼教心理健康教育行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积极介人,亦将对此项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有积极的意义。     六、教育规模: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立体化、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     从纵向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出生开始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教育所依靠的基础和起点对开发人类潜能,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发挥着奠基性作用;从横向上看,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学校围墙之外的家庭、社区、社会大环境都属于教育的范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教育,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现多方位立体式的开放,广泛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幼儿园、社会、家庭合一的教育环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将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与配置,构建起以幼儿园教育为主渠道,以课外教育为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和体系。在理论上,要逐步形成以幼儿自我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能教育互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特别是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将由现在的少数实验幼儿园逐步扩展到一般幼儿园,由重点幼儿园逐步扩展到普通幼儿园,由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扩展到中小城市和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直至获得普遍发展。普遍化的发展方向也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将从幼儿园逐步推广到家庭与社会。

 
 
[ 保健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保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