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儿童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蒙氏儿童心理学思想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938

      一、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长期不懈的观察研究及教育实验,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氏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强调尊重儿童成长的步调, 最大限度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注意引导儿童在多样化的教具操作中实现自我教育。       儿童是成人之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蒙台梭利赞成精神分析的观点——童年的创伤性体验是成人精神病的潜在原因, 认为成人的幸福是与他在儿童时期所过的那种生活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 蒙台梭利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认为幼儿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儿童的心理是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不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 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儿童从一出生就进入了心理胚胎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蒙台梭利认为心理胚胎期的心理发展经历着和生理胚胎期的生理发展同样的路线, 开始也是一无所有, 经过吸收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 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所需的器官, 然后才产生了心理。蒙台梭利将这种心理称为 “有吸收力的心理”。她认为,儿童凭借这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 能积极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 并有选择地进行吸收, 使之成为他们心理的一部分。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可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塑造自己的性格, 儿童的所见所闻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处于心理胚胎期的儿童需要适宜的环境, 成人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爱的健康、和谐的环境, 应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吸收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潜能的迸发, 是一种在内在冲动力的驱使下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活动力量。它促使儿童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特别敏感, 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物上, 但对其他的事物却置若罔闻。 “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 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事物敏感, 而对其他的事物无动于衷。儿童只对某种特殊的事物具有敏感性, 就如同光线只照到了某些物体, 而没有照到另一些物体上一样。那些能使儿童产生敏感的事物构成了儿童的整个世界。”同时, 蒙台梭利指出, 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会严重阻碍处于敏感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 成人应为儿童提供适应其敏感性的相应的环境。比如, 当儿童处于秩序的敏感期时,所有教具、物品的摆放以及作品的呈现都要有秩序, 儿童的日常时间安排要有规律性, 不能太随意。总之, 环境的设置应能使儿童在期望的时间进行期望的活动, 在期望的地方找到期望的活动材料。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蒙台梭利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她认为儿童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这种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在发展的每一阶段, 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都和前一阶段不同, 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各阶段的出现, 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 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 为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为更好地促进不同心理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正常发展,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 儿童往往是混龄的, 从三岁到六岁不等。儿童和同伴之间是横向的平等关系。他们彼此交往, 相互谦让, 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逐渐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同时需要指出的是, 每个儿童的精神也是不同的, 各有自己创造性的一面。儿童虽然处于明显的孤弱状态, 但他是成人富有特色的心理个性的“苗床”。他开始一无所有, 然后经过适宜的环境刺激, 逐渐表现出令人惊叹和不可思议的心理活动,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儿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二、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充分认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教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首先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 关注儿童的心理体验, 注重儿童心理变化。活动的开展应紧紧围绕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这一主题, 让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       优化外部环境。由于早期儿童还没有是非评价的标准, 他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吸收, 几乎是不加选择的, 因此, 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环境质量是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尽量排除某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儿童树立正面榜样, 要为儿童准备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操作材料。此外, 幼儿园环境的布局要做到合理、美观,从整体到局部都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       尊重儿童的权利, 注重儿童的自我教育。传统教育认为儿童是无能的, 这种观点往往会导致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强加给儿童,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 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这种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 教师要尊重儿童的选择, 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心理氛围, 尽量不干扰儿童的探索活动, 以免阻碍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操作材料, 可以自由控制操作的时间。对于儿童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注意适时加以引导和启发, 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       把握好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处于敏感期的儿童会对某些信息特别敏感, 很容易接受负面信息。如果错过这个时期, 儿童某些方面的能力将很难得到弥补。此外, 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若不能吸收到适宜的环境刺激, 他们的心理发展可能会偏离正轨。教师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 某一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教师就要多与他交流, 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同时, 由于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的心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心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开展混龄教育活动, 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混龄教育为各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了一个交往学习的机会。儿童既可以和同龄儿童交往, 也可以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交往。儿童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 是因为他们的发展水平相近, 心理需求相似。年龄小的儿童希望能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伴交往, 是因为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儿童比自己的能力强。年龄大的儿童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儿童交往, 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有成就感。可见混龄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需求, 并有助于提高儿童人际交往的技能, 从而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社会。       拓展家园和社区合作方式, 家园社区共育协调发展。蒙台梭利关注的是全体儿童的发展, 呼吁成人应为儿童做点什么。对于儿童来说, 这里的成人主要指的是父母和老师。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 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两者形成合力才能完成。长期以来, 家园教育的脱节成为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大弊病, 致使很多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大相径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注意家园合作, 使幼儿所受的教育协调一致, 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 保健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保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