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儿童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82

      一、儿童孤独症及其症状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是在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儿童没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并伴有多种行为和语言的异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1992 年提出的鉴别标准,只有在 3 岁以前同时出现显著的言语和非言语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象征性游戏障碍的儿童才可以诊断为孤独症儿童。该病的患病率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 北美洲、欧洲所做的统计是每万名儿童中有 2~13 人, 日本调查显示, 每万名儿童中有 10人。我国有 3.8 亿 14 岁以下的儿童, 目前孤独症患儿超过 50 万名, 所以我国的发病率是万分之十左右。随着生活节律的加快、生活习惯的改变, 孩子受到不良环境和失误教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孤独症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 成为教育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社会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在幼儿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对父母有强烈的情感需求, 父母离开或回来对他们而言没有太明显的情感表达, 很少有悲哀或喜悦的表情流露。有时孩子也可能对某个人有特别的依恋, 不能分离, 而对其他人产生排斥。在儿童期, 没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笑出来。当别人呼喊他的名字时, 毫无反应, 好像听力有问题一样。在与人交谈时, 回避他人目光, 一般不看对方的脸, 而是看着别处。缺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兴趣和愿望, 远远地躲开小朋友, 独自一人跑来跑去,或者重复单调的活动。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 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 或缺乏交流性语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也有明显问题。他们不会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常分不清 “你、我、他”等代词, 常出现答非所问的语句; 有的孩子经常模仿他人的言语, 常反复说一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 说话的语调、语速、节律也存在异常。       重复刻板行为。刻板行为是固定化了的无意义行为或不良行为, 如反复玩弄手指、咬嘴唇, 反复说一句话; 有些孩子会出现严重的自伤行为, 如打自己的脸或头、拔头发、咬手, 用头撞墙、撞地板等。刻板行为还表现在患儿往往要求周围环境一成不变, 一旦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 孩子就会发脾气, 大吵大闹; 还可能对一些非生命物品产生强烈的依恋, 如小瓶、砖头、绳子、纸片等, 每时每刻都拿在手里, 睡觉时也不许别人拿开。       智力异常。孤独症儿童中有 40%~60%的人智商比较低, 但也有的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 如机械记忆、计算、绘画及音乐等方面的才能; 约 10%的儿童智力超常, 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 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如, 有一位 3 岁多的患儿特别喜欢认字, 并且只问一次就能记住。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 但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据研究记载, 美国的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 3 岁女孩, 在家庭的关爱和特殊学校的教育下, 6 岁时学会了说话, 并开始与其他孩子交流, 长大后完成了动物学博士学位并出了书。尽管她身上仍保留着强迫行为和对他人的需要无从感知等症状, 但这毕竟证明了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某种乐观的效果。       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如听到大的声音就恐惧, 不喜欢明亮光线等; 还有味觉和触觉方面的异常, 如对一些口味、皮肤的感觉等有固定的需求, 所以表现出挑食、偏食, 或喜欢某一件衣服、被褥等现象。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二、影响孤独症儿童早期发现的几种错误认识       天才儿童论。因为有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在机械记忆上有超乎寻常的表现, 往往有超常儿童的特征, 一些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异常, 是天才, 从而忽视了其他不良症状。所以他们并不认可孤独症的结论,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内向性格论。当孩子不爱说话时, 父母不认为是自闭症, 而认为孩子是性格内向, 不必大惊小怪, 等到长大了上学后就好了。其实不然。等孩子上学后, 你会发现, 这绝不是性格问题, 孩子根本就不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也不会与其他儿童交往。而这时家长再进行矫正训练, 就比较麻烦了。       “贵人语迟”论。在我国民间, 盛传 “贵人语迟”的俗语。家长因这句话所带来的心理安慰而忽视了 “语迟”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 更多的家长则存有侥幸心理, 导致很多语言障碍的孩子也因此而延误了矫正的最佳时期。因为无论语言的学习还是动作的发育, 都有黄金时期, 错过最佳时期往往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遗传决定论。从目前就诊的患儿统计结果显示, 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或多从事比较忙碌的职业 ( 这一结论只显示就诊儿童的父母情况, 可能更多的患儿因父母没有意识到而丧失了治疗的机会) 。相比较而言, 知识分子多重视思考与实践, 埋头搞自己的研究, 不善于与别人交往。所以, 当孩子出现不爱交往的症状时, 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受自己的影响, 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自生自灭论。由于不清楚孤独症的特征, 很多患儿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 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弱智儿童, 产生一些消极想法, 认为即使给予教育也不会变得聪明起来, 就让他顺其自然吧, 于是采取了放弃的态度。       三、孤独症儿童早期发现的方法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严重疾患, 通常在出生后 30 个月以前起病, 男孩多于女孩。该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并可能造成终生残疾, 应该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儿童孤独症一般不易被察觉, 所以不少孩子的病情由于没有及早发现而耽误了最佳诊治时期。衡量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主要看下面三点:       看标准。作为家长应该了解正常孩子的发育成长指标, 知道孩子在成长中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应该多与其他孩子比一比, 看孩子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不会笑、不愿意与父母接触, 就应该有所警觉。       看变化。要关注孩子的表现、情绪、语言、行为跟他的环境是否相符合。一旦有什么变化, 如变得不爱说话了, 不爱和母亲身体接触了等, 家长要意识到这些可能是孤独症先兆。       看孩子活动的动机和特点。一般来说, 孩子从事的活动都是自己感兴趣和对自己有利的。家长平时要多留心, 孩子的活动看起来是否 “怪”, 与大多数孩子是否不一样。如果一旦孩子有了重复、持续的动作, 如出现自伤或吃脏东西,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是否有病。       孤独症儿童的矫治研究, 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其间改变了千万名儿童的命运。只要家长和特殊教育工作者以及多方面积极配合, 就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让他们尽最大可能走向社会, 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 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精心的爱护和科学的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家长就是他的保护者。不要因工作的忙碌而忽视孩子的变化, 也不要对孩子的问题存任何侥幸心理。只有积极、主动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保健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保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