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儿童保健 » 心理健康 » 正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01

      [摘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是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很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人们, 尤其是父母对幼儿的物质生活、知识学习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一些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有的是出现了问题再进行关注;有的是针对一些问题对幼儿进行矫治,等等。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是全体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开展各项活动, 进行全面渗透       活动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载体,也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活动能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1融入各项活动之中       融入各项活动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和融合到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领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都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的途径。幼儿的时间是在各项活动中度过的,其心理状况、心理品质都会在各项活动中有所反映,而且某些心理问题也会在各项活动中有所表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不仅使教师能更广泛、更真实地掌握幼儿心理健康的情况,而且有助于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自觉地使各项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载体。       首先,心理健康的目标和任务要纳入各项活动的目标体系。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活动目标,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寻求培养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益的恒久的东西,即幼儿学习的持久兴趣、热情,特别是要重视幼儿情绪、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把它们纳入各项活动目标。活动的重心从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关注幼儿喜欢并乐于参与各项活动。 如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种子”,用猜种子、找种子、说种子、制作种子标本等形式,可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       其次,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中。在设计活动时,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在安排活动时,保证幼儿有充足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满足幼儿各自的心理需要,愉悦其身心。在开展活动时,为幼儿创设参与活动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进行操作体验,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评价活动时,以激励幼儿为出发点,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做的努力,关注幼儿的进步,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2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       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幼儿主体性活动的方式,丰富幼儿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调节和维护其心理健康。专门的教育活动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独立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水平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因而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新颖化,多采取情境表演、故事、游戏、讲授、行为训练等不同的形式方法。例如,为了让幼儿认识情绪,了解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中班开展“有趣的表情”、“我生气”、“我高兴”、“他怎么了”等内容的情绪认知系列活动,幼儿通过看图、讨论、表演、交流、猜想等方式,了解情绪的不同表现和作用,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使自己保持愉快的情绪。还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树立自信”、“战胜困难”、“友好交往”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设适宜环境。 给予感染和熏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隐形教育,能对幼儿产生熏陶、感染作用,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首先要创设儿童化的设施环境,独特造型的建筑设计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其次是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按美的法则和幼儿的认识需要来布局和种植树木花草,物种要多样且清新优美。再次是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室内各个墙壁都进行精美的布置#装饰,使之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最后是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各班在室内外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场所,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对幼儿产生熏陶、影响,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境。       2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应先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蹲下身来和他们讲话,倾听他们诉说苦恼,与他们分享快乐,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人格,遵从他们的意愿,他们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在这样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没有顾虑,没有压抑,就会有话敢说敢讲,遇事敢想敢做。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幼儿树立典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以极高的热情、极高的兴趣参与各项活动,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引导幼儿天天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同时,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幼儿,时刻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影响。再次,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体悟幼儿的一举一动,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尽量给予满足和帮助,使幼儿产生安全感#愉悦感,从而高兴乐观#积极向上。   实施个别辅导。 关注少数幼儿       在幼儿身心发育过程中, 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等, 导致了少数幼儿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但应当看到幼儿的心理问题与其他年龄的人相比较轻微,具有很大的可逆转性。倘若及早发现和识别,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就可使之转化为正常,恢复其心理健康。若任其发展,将会妨碍幼儿自身良好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心理失常、 行为变态乃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千万不可忽视个别问题幼儿,而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对他们加强个别辅导。       对于个别问题幼儿,教师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和适当的关注。对一些有多动、任性、自卑、焦虑、攻击等行为的幼儿采取个案研究。为每个幼儿建立档案,观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追寻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反复磋商、研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家长一起,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调整。例如,对于多动的幼儿,教师要确信事出有因,并非幼儿故意所为,对其寄予希望,给予帮助;用娓娓动听的故事、儿歌使其认识到自己多动的危害,激发他们克服多动毛病的愿望;提出明确要求,进行积极暗示,帮助他们克服多动的毛病;采用表扬、鼓励和奖励手段强化幼儿好的行为,而用不予注意、惩罚等手段消退幼儿的不良行为;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矫正多动的行为。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多动幼儿会逐渐转变,能正常参与活动和认真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幼儿心理状况不佳,有的过分内向,整天不说话; 有的过分依赖,独立性特差。虽然这些算不上什么心理问题,但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将来不仅会影响其性格的发展,还将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对这样的幼儿, 教师也要特别关注,进行个别辅导。如对过分内向的幼儿,教师要主动和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寻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家、园共育的措施;主动和他们接触、交谈,帮助他们找伙伴,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游戏;建议父母多和幼儿嬉戏玩耍,创设愉快的家庭环境;带他们走出家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或带小伙伴来家做客;等等。   密切家园协作,增强教育合力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其各种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生活经历中的某一环节,即可从其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父母的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密切家、园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让每个家长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幼儿信赖的朋友,促进亲子沟通,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典范、做楷模,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幼儿。       幼儿园和家庭应经常保持联系,相互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情况,相互交流彼此的认识和见解,帮助每个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倾向及教育方式,掌握疏导孩子心理障碍的技巧,支持和配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园还要共同商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增强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又要关注少数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既要重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真正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 保健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保健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