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 » 亲子游戏 » 正文

锻炼你的宝宝不再认生(不简单的亲子游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72

引言:相对而言,性格内向的孩子,比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认生:体弱多病,接触人少的孩子,比体格健壮,家中人口多的孩子容易认生;环境刺激贫乏较之环境刺激丰富的亲子游戏孩子容易认生;过分依恋母亲较之母子依恋正常及依恋程度较低的孩子更容易认生。此外,有的婴儿则只对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戴眼镜或戴帽子的人,表现出害怕的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受过具有这种特征的人的强制或恐吓的缘故。

教宝宝懂礼貌
  游戏目的:
  (1) 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
  (2) 促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宝宝的动作能力。
  游戏内容:
  (1) 爸爸递给宝宝一件他喜欢的玩具,当孩子伸手拿时,妈妈在一旁说:“谢谢。”并点点头或做鞠躬的动作。同时,逗引孩子模仿妈妈的动作。如果宝宝按要求做了,立即亲亲他,表示祝贺。
  (2) 爸爸做离开状,妈妈一面说"再见",一面挥动宝宝的小手,教他做“再见”。
  (3) 家里来了熟悉的客人,教孩子拍拍手表示欢迎。
  游戏指导:
  (1) 一周只教一种动作,等该动作完全稳定后,再考虑教另一种动作。
  (2) 结合歌曲,家长边唱边做动作,并教孩子模仿,以增加孩子的兴趣。

交朋友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减缓孩子的怯生程度。
  游戏内容:
  有意识地让孩子和同龄孩子接触,训练他们和同伴相处的能力。
  (1) 握手。和小伙伴刚见面时,家长鼓励两个孩子相互握握手。
  (2) 欢迎。让孩子对小伙伴点点头或拍拍表示欢迎。
  (3) 谢谢。引导孩子交换玩具,并让他们点点头,以表示谢意。
  (4) 游玩。让孩子们在地毯上或床上互相追逐,嬉闹。
  (5) 再见。小伙伴们分手时,让宝宝挥挥手,表示再见。
  游戏指导:
  8、9个月的孩子对陌生的成人普遍有怯生的现象,但他们较易接受同龄的陌生小伙伴。因此,家长应陪孩子多同小朋友交往,让孩子积累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小手 小脚
  游戏目的:
  (1) 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四肢,发展自我意识。
  (2) 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3) 通过念儿歌给予孩子语言刺激。
  游戏内容:
  (1) 用手摇摆孩子的小手、小脚,用手挠挠他们的手心和脚心,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手脚。
  (2) 在镜子面前,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告诉他,这是宝宝的手,这是宝宝的脚。让孩子做一些拍手,抬腿的动作,引导他观察镜中的映像。
  (3) 打开孩子的手掌,依次轻轻按下拇指,食指……,并念儿歌:大拇哥,二拇哥,三中娘,四小弟,五小妞妞爱看戏。
  游戏指导:
  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是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东西区别开来。一岁前的孩子他没有意识到手指和身边玩具的区虽。训练孩子认识小手、小脚是意识身体的开始。这是最原始的自我,是人生过程中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

中国幼儿网小编揭秘认生宝宝

认生(怯生)是指儿童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反应。例如有的婴儿见到陌生人会表现出严肃,紧张的神态,或试图回避、躲藏;有的婴儿甚至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尖声哭叫,挣扎着要离开现场等。这些都是婴儿认生的表现。许多母亲和传统的观念认为,婴儿认生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而听之任之,或故意让孩子避开陌生人;有的父母则为此着急,认为一回生,两回熟,强制婴儿接触陌生人。

婴儿认生果真是不可避免的普通现象吗?

小于4个月:这么大的婴儿不会认生。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事物,包括对陌生人,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任何人的引逗,都会报以喜悦与微笑。

4~5个月:他们对陌生人会出现“警惕地注意”现象。他们会来回地注视、比较陌生人与熟人(主要是母亲)的面孔,对陌生人的脸注视的时间会更长些。

5~7个月:在陌生人面前婴儿会出现较明显的严肃、紧张的神态。

7~9个月:有些婴儿面对陌生人会有苦恼、哭叫、回避等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婴儿都有认生表现,而且婴儿的认生有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上述情况说明,婴儿起初并不认生,婴儿的认生更多的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 早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早教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