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明明在观察事物很多时候他都在用脑思考而缺乏感受,所以只要老师和他在一起,他就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开始不断问问题,你刚回答完这个,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而且越解释概念越多,他的问题也越多,到最后大家都变得很焦虑。我决定改变方式,用配对的方式帮他建立概念,用做实验的方式让他自己去感受。
这天,索老师在概念课上对水区做了介绍,明明对水区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不一会儿,他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水会溅出来啊?”我把他带到水区,问:“你是怎么操作的?”明明一手提起漏斗,一手往里舀水,水漏到量杯里溅了起来,我明白了,于是对明明说:“请观察。”
我先把漏斗抬高往里舀水,再把漏斗放低在量杯沿儿上往里舀水,然后问明明:“你发现了什么?”明明说:“(漏斗)高就会溅出来,低就不会溅了。”我说:“是的,请你尝试一下。”明明尝试了几回,满足的笑了。
这天,明明在工作插管。他指着不同形状的插管问我:“老师,为什么有这个样子的,还有这个样子的啊?”我说:“它们的形状不同。”他又指着问:“这是什么形状?”我拿出4个不同形状的插管,摆在工作毯上,说:“这是直管,这是弯头,这是十字形,这是丁字形。”然后我用三段式帮他建立概念,他很快就掌握了。
他又问我:“为什么这头是粗的,这头是细的?”我说:“明明,请观察。”我左手拿起粗的,右手拿起细的,把它们套在一起,然后我问明明:“你发现了什么?”明明说:“一头粗的,一头细的,就可以套在一起了。”我说:“是的,请你尝试一下。”说完,我退到旁边观察明明,他不再问问题,开始认真工作起来。
通过这几个事例,我总结了几点:
1) 要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帮他建立概念。
2) 用配对或做实验的方式建立概念,并让幼儿去感受。
3) 尽可能让幼儿多尝试,让他安静地感受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