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幼儿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幼儿当‘狼’,也不忍心他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幼儿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怎样让幼儿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
冯教授认为,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比如父母可以问问幼儿为什么被打,让幼儿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幼儿没有不当之处,教幼儿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幼儿,不妨鼓励自己的幼儿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结果。
冯教授介绍,3岁以上的幼儿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幼儿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幼儿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最后,冯教授鼓励家长不妨让幼儿学会打架,“幼儿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