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能主观认为普通百姓存在弱势心理是正常现象,领导干部存在弱势心理就是矫情,而应该正确面对、积极引导、努力化解。
领导干部这个群体本应是很多人眼中的精英群体,可是在近年来的调查中却有很多领导干部表示自己存在“弱势心理”(即弱势感觉,如信心不足、对未来没有稳定预期、对现实环境无能为力等感觉)。据《人民论坛》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5.1%的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领导干部群体“弱势心理”有哪些典型表现
结合近年来的社会状况和领导干部群体的特点,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群体心理困境有以下典型表现:
一是心理上普遍存在的不稳定预期。就领导干部群体而言,工作中的各类考核排名、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出现等,都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加上近年来针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例如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工资阳光化的提出与实施、领导干部考核严格化的进一步落实等,当然这是应该的,但客观上确实使得领导干部心理上的压力加剧,没有一种稳定的未来预期感。
三是相对剥夺感和失望情绪凸显。工作内容与物质报酬落差产生的弱势心理主要体现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身上。工作上的各种任务指标,层层分解之后绝大部分要由基层来完成,具体的行政任务往往也是自上而下划分摊派,可是可以使用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资源往往是按照层级自上而下递减,这使得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都很大。相对于他们的工作强度偏高而言,薪酬待遇则明显偏低,尤其是实施阳光工资以后,一些地方基层公务员的工资不升反降,在现在物价持续走高、房价持续上扬的状况下,确实不足以满足生活需求。薪酬和工作强度的落差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被剥夺心理和失望情绪,倍感弱势。
四是网络舆论监督带来的畏惧感。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百姓监督意识的增强,网络舆论监督成为行政监督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具有放大作用强、监督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确实对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公款吃喝之类的事件起到了曝光和警示的作用。然而,很多领导干部渐渐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产生了畏惧心理,感觉舆论焦点时刻都在自己身上,神经要时刻紧绷,生怕因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而成为众矢之的,每天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虽然身处领导干部的位置,但是实际上自我感觉非常弱势。
领导干部缘何有“弱势心理”
领导干部弱势心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感的降低。一般情况下,当人发现置身于无法控制的状况中,无论个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时,个人的心态就会出现弱势。控制感缺乏的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一个人在控制感缺乏时的反应,例如,习惯于实施控制的人(领导干部应该属于这样一个群体)比没有习惯于控制的人更可能表现出失望、泄气、无助等反应。从社会总体角度看,结合当前的现实,一些冲击人们传统价值观和控制感的社会个案的出现,比如“李刚门”等事件,使得社会个体心理控制感总体降低,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部分,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近年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深入和打击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等措施的落实收效明显,但对个别本身已经习惯于指挥命令的领导干部而言,其已经存在的控制感会有所降低。
“天花板”心理困境。领导干部上升的“天花板”,指的是在干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会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领导干部遇到“天花板”现象是一种必然,因为按照干部队伍“金字塔”结构的特点,必然有一大部分人不会一直晋升到顶端,他们会在不同的位置遇到自己的“天花板”。领导干部遇到“天花板”困境,就会感到弱势和无力。
工作落差大。领导干部群体工作中存在着种种导致弱势心理的因素,归结为一点,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感觉动力不足、不够理想,工作的付出与收获之间落差很大,感觉无力改变又无法适应。如政绩考核的多重标准使得一些干部自我感觉很弱势。虽然很多领导干部希望切实为百姓做实事,或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事,但在实际工作中,升迁更多地受制于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和某些上级领导的喜好。这种矛盾使有些干部感觉很累,既要有让上级看得见的政绩,又要有能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在两者不冲突时倒好,否则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心力交瘁,从而感觉自己很弱势。又如对于基层和中层的干部而言,不仅需要对上级指示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还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时候又不能“跳槽”一走了之,常常要靠“忍”,心理难免压抑,容易产生弱势心理。
社会保障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仅是弱势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弱势心理蔓延的重要因素。首先,社会的公平机制还不完善。户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中,公平机制没有发挥最大的功效,少数官员因为没有背景,成为晋升中的弱势群体。其次,法律的保障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社会资源分配缺乏公平的情况下,法律的保障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出现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时,法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法制规则出现缺失或法治不彰,人们就会强烈觉得自己缺乏规则的保护,倍感弱势。
如何消除领导干部的“弱势心理”
不能主观认为普通百姓存在弱势心理是正常现象,领导干部存在弱势心理就是矫情,而应该正确面对、积极引导、努力化解。
其次要对领导干部实施柔性管理。柔性管理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人性化管理,如在干部提拔与绩效考核上,不仅要考察硬性指标,而且要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考核,使得领导干部有提升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有了公平的晋升机会,才能增强这些领导干部工作的信心,增进其控制感和对组织的信任感,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其因为“天花板”困境而引发的弱势感。要关注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状况,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进行考量,满足干部提出的合理诉求。
从社会整体讲,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法制的健全也必不可少。逐步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全民的信心和幸福感,减少社会普遍存在的弱势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