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保健 » 正文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28  浏览次数:716
广东学前教育网心理频道导读:[摘要]脑科学的发展研究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主要有四点:一是认识脑的潜力,每个教师的能力是极强的;二是正确认识情绪,关注教师健康情绪的发展;三是认识人格与大脑的关系,重视幼儿教师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四是重视大脑左、右半球的特征,做创造型幼儿教师。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脑科学的研究成为整个科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在这个背景下,将脑科学发展的成果运用于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培养中,开发幼儿教师的心理潜能,重视幼儿教师的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教师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的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脑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鼓励,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大脑的潜力,积极开发大脑的潜力,树立成功的信心。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培养一般能力(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发展教育科研能力和在新环境中成长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培养其能力,使其每天劳动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义务,真正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一、把握脑与情绪的关系,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在幼儿教师成长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参加喜欢的活动并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竞争而产生忧郁,或者是由于生活的无目标而感到烦躁,因自尊心的伤害而狂怒。这些所展示的是人的重要心理素质:情绪和情感。正如诺尔曼.丹森所说,情感规定着人的存在,情感的本质是自我感受。1995年,葛尔曼《情感智力》一书出版,EQ(情绪智力)成为热门话题,人们日益意识到控制情绪的能力影响着智力的效果。
      目前情绪与脑的关系仍是科学家关心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生物学家把一种极微小的电极放到老鼠的大脑深处位于下丘脑背部,进行通电实验,发现老鼠异常快活,科学家把它叫做“快乐中枢”。人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了“痛苦中枢”。如果刺激这一部位,老鼠会变得痛苦、惊吓、焦虑、不安等。那么,人的下丘脑有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吗?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医学家用电刺激了病人下丘脑的有关部位,惊讶地看到被刺激的病人面带微笑,表示感觉良好。
       研究也证明,脑与情绪的关系并不仅仅表现为脑对情绪的影响,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脑的活动,如“大脑空白”。“大脑空白”是在短促、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脑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思维停滞、精神衰竭的现象。在幼儿园里,经常听到教师们说:“最怕小孩摔倒,一出事大脑就一片空白。”这种现象与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及皮层神经系统有关。最新研究表明,在强烈的情绪下,自主神经反应会表现出本该兴奋活跃的交感神经完全不活跃、不敏感,而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不可避免地导致心跳减慢、减弱,呼吸频率降低等。在行为上,表现出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连惯,行为紊乱,严重者脑不能保证其激活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当然,目前对“大脑空白”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水平。
       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心理不健康问题与社会适应不良有关,而社会适应性不良与因压力产生的不良情绪有关。这将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一部分教师因为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产生焦虑、恐怖、愤怒、不安、动摇等身心异常状况。情绪反应不仅使人产生体验,而且在生理上和行为上都有表现。具体表现为认知上有消极的自我评估的意识体验;在生理上,不良隋绪是与一种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加、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呼吸加深加快、胃肠不适,甚至头疼、失眠等;在行为上表现为不安和多余动作增加。幼儿教师的情绪不健康问题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学前教育事业。
      教育行政部门应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压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争取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健康的环境。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氛围来帮助幼儿教师建立良好的情感,园领导要树立良好的民主的工作作风,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幼儿园要尽町能地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解决幼儿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使其安心工作;要尽可能地减少一些无意义的评比、考核,尽可能地给幼儿老师提供一些成长平台,如增加一些幼儿教师进修和教学研讨的机会等。
       总之,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快乐中枢”的积极作用,克服“痛苦中枢”带来的消极影响,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智力,进而提高心理素质。
       二、重视人格与大脑的关系,塑造幼儿教师的健全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包括人的秉性、人的处事风格和人的思维方式。它是个性的核心。在幼儿教师中,人格是不同的,有的教师开朗活泼,有的教师热情急躁,有的教师沉着冷静,有的教师情感深厚而孤僻,有的教师却是人格的混合型。科学家们开始探讨人格的机制,最后发现能解释人格的真正物质是人脑。
      人的秉性即人的气质,它是形成性格的基础。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的体液说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的人热情而急躁,多血质的人活泼而好动,粘液质的人沉着而稳定,抑郁质的人情感深厚而沉默。为什么人有不同类型的气质呢?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来解释气质,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气质是神经活动的外在表现,他发现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而这两个过程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有机体的不同的行为表现是其神经过程基本特性的差异性造成的,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相当于胆汁质,神经活动强、平衡且灵活的相当于多血质,神经活动强、平衡且不灵活的相当于粘液质,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相当于抑郁质。
       许多研究发现,当成人面临不同类型的情感刺激时,额叶的脑电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右额叶电活动时,人更多地表现出害羞和忧郁等抑制性的特点,左额叶电活动较多的人更易表现出高兴和好奇等兴奋性特点。大脑的前额叶是大脑的指挥中心,它监控和调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果这一皮质受到损害或经过外科手术如额叶白质切除手术导致额叶的损伤,发现手术虽然对人的智力没有什么严重的影响,但是人的气质、秉性、待人接物等有重大的变化。
      脑科学关于人的人格的研究指出,人格是额叶与脑内的大脑边缘系统的“隋绪中枢”在与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教师的人格教育中,既要认识到大脑这块物质,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差异,保护大脑,也要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积极促进其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幼儿园这块健康的土壤来塑造教师的自主坚强的人格、关爱的品格、独立性品质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开发智能,以达到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人格完美,才能胜任塑造儿童完美人格的神圣职责。
      三、发展左脑和右脑。做创造型幼儿教师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在认知上具有单侧化特征,左右脑的功能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只有一个头,但确有两个脑——左脑和右脑,左脑和右脑在结构上没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它们的功能是否一样?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为人们对左右脯的认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世纪60年代着名的生理学家斯佩里等人对裂脑人进行了研究,他们为裂脑人专门设计了一些巧妙的实验,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脑的左右半球在一些机能上存在着不对称性,左脑擅长于语言信息的加工和抽象逻辑思维,具有顺序性、条理性、延续性、聚合性,而右脑擅长于表象信息加工和发散性思维,它具有发散性、跳跃性、直觉性。他们认为正常人的大脑两半球既有特定的机能又是协同作战。斯佩里因对裂脑人的系统研究于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人们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同活动的结果,左右脑功能的和谐发展和协同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物质基础。创造性活动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着眼于时代的需要,创设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运用脑科学的成果,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首先,提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帮助其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善于吸收最新幼儿教育科学成果,并积极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乐于推进富有成效的创造性的教学,注重开发自身的创造性。其次,全社会为教师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管理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为他们的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允许犯错误,并奖励教师的创造力。再次,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质疑。
       参考文献:
       1.(美)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关)郝根汗.人格心理学导论[M].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秦震.临床神经生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
       5.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叶弈乾等.个性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9.简.斯特里劳着,阎军等译.气质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J.M.索里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 心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心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