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珠心算初期教学的关键在于细节教学。即打基础,练速度。细节教学成功,才有教学效果。我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打基础要稳 打基础阶段最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算盘的构造、特点及作用,接纳和适应珠算和心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八步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第一步:认识算盘 面带微笑拿出幼儿用的一把小算盘,平握手中上下摇晃几下,利用幼儿好奇心及小算盘发出的噼哩啪啦的声响来吸引幼儿,而后引导幼儿认识算盘这一名称。
第二步:认识珠码以及珠码与数码的关系 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教学上的拟人法请出大算盘和孩子们见面,并逐个介绍算盘各部件的名称。首先,我告诉幼儿算盘上一颗一颗会上下移动的珠子,就是算珠。然后,告诉幼儿知道珠码的作用。如:我把数码“1”写上黑板上,引导幼儿读“1”,然后我一边动手拨珠,同时一边告诉幼儿用右手的大拇指(内侧),托上一颗下珠就表示“1”。并请幼儿上来动手表演。这样“1—4”的数码,幼儿很快就能在算盘上的表示出来了,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
第三步:认识5的珠码以及正确的拨珠方法在算盘上拨下5,是幼儿认识数码和珠码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在拨完下珠四颗珠码之后,我让幼儿认真看我在黑板上写数码“5”,并引导幼儿读出“5”。然后让幼儿自由发言,探讨5的拨法,让他们各抒己见。接着我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同一档上还有哪一颗珠子还没动过。如此引导大部分细心的幼儿告诉我:上边还有一颗珠码没动过。这样我就很自然地告诉幼儿:上边一颗珠码拨下时就表示“5”。同时边演示边告诉幼儿,用食指内侧,拨下上珠“5”,并让部分幼儿表演,增加课堂气氛。
第四步:认识横梁和上下珠的名称 在认识横梁之前,我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看看同一档上的珠子是否相互连接?这一点拨,幼儿很自然就说出:“下面四颗珠子是连在一起的,上面一颗珠子被中间一条棍子(横梁)挡住了。”幼儿能说出这一些观察后的总结,是可喜的。因此我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随后我很轻松的告诉他们:下面四颗连在一起的珠子,叫“下珠”,上面一颗珠叫“上珠”,中间的一条棍子叫“横梁”。
第五步:认识6-9的珠码以及它们的正确拨法 在此我认真地在黑板上写6,并让幼儿仔细观察。 接着我一边在算盘上演示,一边让幼儿跟着读:“上珠一颗、下珠一颗就是6”。同时教会他们用“双合六”的正确拨法,“7-9”的珠码依法炮制。
第六步:认识算盘的档 利用幼儿对食品——“糖葫芦”具有深刻的印象,引导幼儿说出:“算盘中的每五个珠它们串在一起,就好象是自己曾经吃过的“糖葫芦”。因此,我很顺当地告诉幼儿:把珠子串在一起的那一根棍子,就是算盘的“档”,同时让幼儿跟读这一名称,鼓励他们上台,用手触摸并指出所有的档。
第七步:认识算盘的框 我继续让幼儿观察算盘的“家”是什么形式? 自然,孩子们都会答出是长方形。因此,我边用手触框边告诉他们:长方形的四条边,就叫做算盘的“框”,同时告诉幼儿,算盘上的珠码还没用之前,都是靠在框上的。 第八步:概括算盘的结构、特点以及作用 我引导幼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