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部部长耿宾与教师李荔为孩子们精心编排歌曲
特教部教师李荔与孩子们一起接受记者采访
康复训练师金芳在整理康复器械
兰州市儿童福利院音体室一角
婴幼儿寝室(本版照片都由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提供)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映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犹如孩子们红红的脸蛋,很美,很温暖。
走进兰州市儿童福利院,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容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孤残儿童,他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不幸身世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婴幼儿,唇腭裂、脑瘫、痴呆、肢体残疾患儿较多,”福利院幼教部主任韩翠花介绍道,“照料好这些孩子不仅需要超出常人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一颗倾注精力和真爱的心。”韩翠花一边介绍一边带我走向一位唇腭裂的患儿:“这是最近刚刚送来的婴儿,出生只有五十多天。”她的手像鸡爪那么小,头只有拳头那么大,呼吸非常微弱。“我们要用特制的奶瓶慢慢喂食,她吃得特别少,体质很差。一般像这样的婴儿,成活率也是比较低的。”
“韩妈妈,韩妈妈,你看我的新发型好看吗?”一个小女孩牵着韩翠花的手摇来摇去。“真漂亮,这是谁给你扎的麻花辫啊?”韩翠花蹲下来亲切地问。“是张姐姐啊,她今天又给我换了一个漂亮的新发型。”小女孩高兴地说着,那俊俏的脸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水汪汪的大眼睛,两只小手拉着两个小辫,可爱极了。
这个小女孩名叫娜娜,今年10岁,她刚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医院。“她患有成骨不全症,一般称为‘玻璃娃娃’,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缺陷。”福利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我介绍道。
“她稍微一碰就会骨折,骨折了也不能打石膏固定,只能等骨头慢慢长好。但是小娜娜是一个聪明乐观的漂亮女孩,她清楚自己的病情,总是小心行动避免摔跤。由于经常骨折导致两条腿一长一短,平日里只能靠学步车代步,或是由我们抱着。”韩翠花心疼地看着她向我说道。
在教学楼的走廊里,一个男孩在老师的陪同下依靠助步器来回训练走路。他叫明明,今年15岁,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陪同他一起训练的是教学部部长耿宾。明明出生时双腿是“剪刀腿”,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老爷爷收养。但就在他5岁时,不幸的命运再次降临,相依为命的老爷爷去世了,孤苦伶仃的小明明被送到福利院。
“明明刚送来时下肢瘫痪,两腿僵硬、长期交叉,不能站立和行走,再加上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无法平复,性格孤僻不爱说话。”耿宾介绍道,“像明明这样的孤儿还有很多,他们一出生就遭到亲生父母的遗弃,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总有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大都性格孤僻、自卑、身体羸弱,虽然福利院能够给他们做治疗做康复,但是,他们幼小的心灵更需要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呵护!”
福利院的孩子有的不会说话,有的不会走路,有的不会自己吃东西,有的才出生几天就被狠心的父母抛弃了,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段让人心酸的经历。当我向孩子们张开双臂时,他们会高兴地跑到我的怀抱中。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孩子真的很需要爱,哪怕仅仅是一个拥抱。
爱心奉献
兰州市儿童福利院按照国家最新的儿童福利设施标准建设,院内设有孤残儿童救治康复区、婴幼儿养育区、少儿特殊教育区和生活保障区四大功能区,每个孤残儿童在这里都能得到悉心的照料。
这里的孩子们深受所有工作人员的喜爱,所有孩子亲切地称年长的为“爸爸”“妈妈”,年轻的为“哥哥”“姐姐”。小娜娜口中的“张姐姐”就是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员张晶,是一个“80后”女孩。张晶从小由父亲一手带大,或许是来自于单亲家庭,她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
2011年,她来到福利院工作,一见到这里的孩子,内心受到巨大震撼。她以前从没有认真接触过小孩,为了熟练掌握孤残儿童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她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了学习提高技能上。张晶说:“通过每天与孩子们的接触,我也随着变得童真起来。看着他们天真的笑容,清脆的哭声,唤醒了我多年沉睡的童心。我对自己许诺,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带给这群天使们更多的欢乐与幸福。”
虽然曾经因为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原因,张晶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动摇过,但正是凭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让她义无反顾的坚持了下来。她熟悉房间内每个儿童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名字、病情、年龄,甚至是喜好;她经常给孩子们买爱吃的小零食、小玩具;有的孩子身体弱小,她就经常抱抱,尽可能多地给孩子点温暖;她总是抽出一些时间陪伴自闭症儿童,陪着他们一起散步、玩耍、谈心……长时间亲密无间的接触使她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正是用一颗真心,一份爱心,十分的耐心,让她在平凡中收获幸福,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了温暖。
走进康复中心的一间教室,一个身穿绿色外套、白白净净的小女孩映入眼帘:她叫慧慧,两岁三个月,由于脑瘫,八个月时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门口。扶着慧慧慢慢学步的是康复训练师金芳。金芳家住兰州市东湖宾馆附近,早上六时多就得出门,坐公交车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单位,中午回不了家,晚上下班到家也已经七时多了,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金芳负责照顾两名脑瘫患儿,她总是用很多的时间帮助孩子们做康复,总想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金芳对自己14岁的女儿一直心存愧疚。女儿总是抱怨妈妈不能多陪陪她,很多时候女儿得自己做饭,炒的菜生一顿熟一顿的。金芳和爱人更是无暇照顾家里的老人。金芳说:“我愧对家庭,但我不后悔,福利院的孩子更需要我……”
特教部的教师李荔2011年来到福利院,每天围着一群残疾孩子忙前忙后,她从不说苦。10岁的浩浩由于天生脚成马蹄形足内翻,为了让他学会走路,李荔每天都会不厌其烦地帮他矫正脚型,做康复训练。李荔说:“照顾这样的小孩就要更细心、更耐心,还要有一种爱心,让他体会到有妈妈的感觉,家庭的温暖。”李荔班上的孩子有弱视、双耳缺如、低智、聋哑等等,由于他们每个人的病情不同,要想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李荔就从最基本的语言交流做起,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们说话,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拼图、画画、做手工,还教他们唱歌、跳舞,让他们随时随地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李荔发现有些小孩不懂得如何面对冲突,会因为一本书而打架,就运用模拟说教的方式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流,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李荔经常在上课过程中教会他们认知社会,还教会他们许多生活小常识,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遇到他们不明白的事情,她就耐心细致地告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李荔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每件事都是极尽耐心地去完成,她既是一位好老师,又是一位好妈妈。
王平军是福利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他负责患儿的康复训练和疾病治疗。他每天除了刻苦钻研特殊儿童需要的专业护理知识外,还结合临床实践,通过细心观察和诊断,针对每个儿童的病症及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医疗和康复。“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很弱,进食过程中很容易食道气道堵塞,发生堵塞情况就要马上倒立患儿,适当力度猛拍患儿胸背部。”王平军介绍道,“我们二十四小时都要轮流值班,患儿发生紧急状况,第一时间必须马上治疗。”20岁的华华就由王平军照顾,华华11岁来到福利院,刚来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王平军的细心照顾和耐心治疗,现如今华华基本生活自理,依靠助行器可自己行走。说起王平军,华华激动地说:“没有王爸爸,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学会感恩,以后想学做生意,开个小卖部可以挣钱养活自己,还可以孝敬王爸爸。”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精心照顾这些孤残的小生命。他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病情、智商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为了教会孩子一个动作、一种生活技能,不辞辛苦、不畏困难、成百上千次地重复示范和训练。由于需要长时间俯身照顾孩子,几年来,他们已经数不清磨破了多少条裤子,很多人都累出了腰椎疾病,但他们仍无怨无悔地坚持工作。
院长满家位介绍道,目前,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共收养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三无”孤残儿童300余名。按照国家规定,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与患儿的比例应该是11.5,但福利院全部的工作人员只有194名。因为人手少,要照顾这么多的残疾孩子很不容易。“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但是他们工作非常认真,也非常有责任心,他们常常让我感动。”满家位说。
关心扶持
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福利院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扶持。
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及康复情况,时常询问他们的近况并看望慰问。2012年“六一”儿童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省委秘书长刘立军、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副省长郝远和省慈善总会会长杜颖等陪同下,来到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孤残儿童,并为孩子们送去节日祝福,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每年都有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慈善组织捐款并给孩子们赠送物品;很多学校的师生自发来到福利院为孩子们表演节目、献爱心;还有很多不愿留姓名的好心人时常为孩子送来尿不湿、玩具、图书之类的物品。
2012年,甘肃省民政厅共为全省2.1万名孤儿发放生活保障费1.2亿元。
为了全面提升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2012年10月15日,省民政厅在平凉举办了第一期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人员主要是全省孤残儿童养育一线的工作人员,兰州市儿童福利院选派参加培训的护理员均取得了资格证书;省民政厅实施的儿童福利机构“蓝天计划”项目已进入尾声,14个市州除1个因选址变更正在建设外,其他市州儿童福利院已全部建成,床位达到3000多张;2012年重度残疾儿童救助抚养机构建设有效推进,安排新建和改扩建项目38个(含“蓝天计划”项目),省部级公益金共4659万元(含“蓝天计划”项目),预计增加床位2360张。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全省儿童福利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走进特殊教学楼的一间教室,这里宽敞明亮,孩子们正在上美术课。14个孩子年龄在8至10岁之间,全都聚精会神地埋头作画。美术老师在白板上贴了两幅画,一幅是荷花,一幅是蜻蜓。孩子们手里画的是老师事先勾勒好的轮廓,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填充自己喜爱的颜色。坐在第一排的小文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今年10岁,身患白化病。小文是一个腼腆的男孩,一边认真地涂描蜻蜓,一边轻轻地对我说道:“我喜欢画画,可是我眼睛看不清,我要努力的画好,给这只大蜻蜓涂上最漂亮的颜色,这样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了……”
美好明天
在婴幼儿养育楼的“小象班”里,有一名十个月大的女婴,名叫平平。韩翠花介绍说:“小平平是在三个月大的时候由医院送来的弃婴。等到她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后,就会送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为帮助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解除疾患的折磨,帮助他们增强生活自理自立能力,民政部于2004年5月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用福利彩票募集的公益金为福利机构内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
“目前我们福利院已有130多名残疾孤儿得到了手术医疗,康复有效率达90%以上。唇腭裂患儿在兰州市陆军总院接受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韩翠花介绍道,“今年20岁的华华11岁来福利院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都要靠医护人员王平军喂,2007年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做了脑瘫治疗手术,之后一直在院里做康复训练,目前生活基本能自理,能坐能走。患有‘剪刀腿’的明明也在北京做了手术,通过护理员的悉心照料,以及不间断地做治疗、做康复训练,目前能够依靠助步器行动自如。”
从2011年起,孤残儿童的生活标准得到大幅度提高:由原来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940元。现在孩子们每天早晨为一包鲜奶、一个鸡蛋、一个面包、一个小菜,午餐四菜一汤,晚餐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主。三餐中间还要加水果、小吃等。在这里儿童饮食分年龄、分残疾情况、分个体差异全面进行每周食谱化操作,专人进行营养调配,做到了每日不重样,并搭配了各种辅助营养品。患病儿童饮食坚持单独供给,专人陪护,帮助患儿尽早康复。
儿童房间配设齐全,有配餐室、盥洗室、卫生间、浴室、储藏室、寝室、活动室,室内配有电视机、空调、冰箱、消毒柜、微波炉等多种设施,并有通风装置。福利院还设有康复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运动疗法、引导式训练等8个功能康复室,为患有脑瘫、自闭症等疾病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还开设有新生儿科、脑瘫病房。运用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全方位对残疾儿童进行整体康复。
为了解决大龄孤儿就业问题,2009年兰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派遣分配了福利院30多名孤残毕业生到县区和市属有关事业单位就业,建立了良好的大龄孤儿就业安置工作长效机制。2012年福利院共有6位毕业生,工作全部分配解决。24岁的方方去年6月大专毕业,12月就在安宁某事业单位就业。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利院已就业的孤残儿童申请到了就近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在西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兰去年就申请到了廉租房,并于去年年底拿到了钥匙,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爱心,他们无怨无悔当好孤残儿童的“爸爸”“妈妈”“姐姐”,让每位孤残儿童都享受到家庭的温馨、浓浓的亲情;他们尽职尽责当好“老师”,为每位孤残儿童上好人生的第一课,用真情真爱为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心这些孩子;期待更多的爱心企业,为孩子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更期待所有的父母能够优生优育,善待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