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认多少字了?加减法会不会做?能背多少首诗了?有许多父母在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急不可待地教他们各种学科知识。然而,这种做法却值得商榷。许多人小时了了,大未必然也许就是父母教育走进了误区。
今天,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幼儿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慧琴来到长沙,在天才宝贝(FasTracKids)长沙中心举办了两场育儿专题讲座。她说,3-6岁幼儿综合能力培养远比学科知识灌输更重要。孩子的一辈子很长,最可怕的是看似赢在起跑线上,但实际输了一辈子。
迫使幼儿学知识违背规律
目前学习压力已经浸染到幼儿。她说:“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拼命为孩子报班,不想反而盲目求进,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有媒体随机调查表明,家长帮孩子报班的数量少则2-3个,多则5-6个。课程涵盖奥数、拼音、识字、看图说话、画画、英语、艺术等,不少孩子双休轮轴转,部分孩子甚至不愿意过双休。
“事实上,3-6岁的幼儿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探究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意识的萌芽。”刘慧琴说。
而放眼国外,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孩子在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其他欧洲国家也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识字、算术这些学科性很强的知识,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一学就会了。幼儿家长迫使他们学习这些知识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学习的兴趣,一旦被破坏,则很难逆转了。”刘慧琴说。
幼儿应该玩中学
不进行知识的灌输,不等于幼儿不需要学习学科知识,教幼儿最好的方法就是玩中学的方式。
今天在天才宝贝长沙中心,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学习了如何教孩子理解“经济”这个抽象的概念。老师采用“物物交易”的游戏,用鸡毛、树叶、牛皮、贝壳等道具,让孩子们自由交换道具,然后用交换来的东西装饰一件衣服。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了解了经济最初级的模式,从感观上理解经济。
刘慧琴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懂孩子,才能启发孩子,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应该象这样在玩和游戏中学习成长。
父母的耐心很重要
刘慧琴同时建议,只要家长用“心”,一旦孩子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综合能力,最终受益的是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足够耐心和有韧劲。综合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成。陪同孩子长大,等待孩子成长,是父母应持的健康态度!从天才宝贝的教学经验来看,只要方法得当,一般坚持3-6个月,孩子就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而在一些生活细节上,父母更应该足够细心和耐心。比如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讲完整的句子,而不要用“嗯”、“啊”之类的话来搪塞孩子,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沟通能力;与孩子沟通不要站着,要让孩子觉得是与他们平等交流……
她还忠告,学前儿童,只要能引导他(她)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是好事,要注意保持;与孩子互动学习时,一旦发现孩子开始表现出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马上停下来,中止这次学习,千万不要再强迫,以免影响下次学习的兴趣;如果为孩子选择了一家培训机构,那就尽量跟上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学习进度。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硬塞给孩子太多或者太难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