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幼教快讯 » 正文

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9  浏览次数:3662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摘要]:合作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社会能力之一。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幼儿合作能力的

[摘要]:合作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社会能力之一。交往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游戏在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提高。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形成的联合行动。合作能力是指与他人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与技能。本文旨在探讨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的目的、意义和一些基本方法,以增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加强。

一、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能逐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各自才能与品质的多样性,认识到自助与助人、“靠自己拼搏”与“为别人喝彩”一样重要,推动着幼儿的发展。他们在与同伴的平等相处中,学习如何把自己与他人的期望和需要相协调,学会与他人共同相处、互相合作。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期的许多习惯和经历,对孩子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在孩子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

(二)游戏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基本活动只能是游戏,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频率最高。而幼儿的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游戏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进行合作。其次,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凡是幼儿接触到的社会领域,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反映,幼儿便有机会将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用以实践,如:玩过家家、开饮食店、或是玩抬小猪游戏等等,并能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大大加深了幼儿对社会的了解。我们曾用某园的两个小班幼儿来做实验,同一内容,一个班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而另一个班没有用游戏法。实践证明:运用游戏,不但使幼儿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较轻松的学到或是巩固了已有的知识,而且游戏促成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促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效。

(三)小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游戏研究还有待于提高

当今社会上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但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仍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经验还鲜为人知,而对小班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甚少,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在这方面文章也不多,此类研究还有待提高。

二、小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合作能力的发展更多的依赖独立游戏和平行游戏

独立游戏是指一种没有玩伴意识的个人性质的游戏行为。平行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自行游戏。据调查资料显示,有95%以上的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的是自己在一边玩,有的互相靠近,能意识别人的存在,有眼光接触,除了自己摆弄材料以外,还会看别人的操作,甚至模仿别人的作品和活动,但彼此之间没有游戏的互动。

(二)合作过程中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很肤浅

角色认知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知,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从角色认知的水平来说,小班的幼儿还没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是没有角色认知的,其角色就体现为动作的模仿。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很肤浅,因而,在合作游戏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根据角色的行为职责去扮演角色。他们更满足于活动过程,而不考虑活动结果,尤其是由于对游戏规则不能理解而导致玩游戏而不能遵守规则。

 三、小班幼儿合作能力差的具体表现

   小班幼儿合作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我们曾对中山市某幼儿园80余名小班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有28.8%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1.2%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3.4%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3%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小班幼儿合作能力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善于主动交往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缺乏与幼儿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幼儿通常扮演“独占”角色,加上父母长辈出于多方考虑,限制幼儿与同伴的自由交往,更在无形中滋长了幼儿的自私心理,使他们行动上缺少合作、缺乏主动。加上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少,更不会向同伴提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二)缺乏合作意识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以自身为中心,不能较好的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会谦让,缺少必要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不知如何与同伴合作,产生许多交往方面的问题。     

(三)缺乏合作的技能和技巧

小班幼儿合作的目的性不强、持续的时间短、随意性较大。他们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和技能技巧,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办法去协助解决。

    四、通过游戏培养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一)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提高教师对游戏意义的认识

首先,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探讨游戏在幼儿活动中有何作用、意义何在。以下是某园教师的一次研讨活动讨论的片断:

教师A:课堂活动在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在课堂中重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效果会好些。游戏嘛,比起课堂来说,随意性较大,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 B: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方式,针对年龄特点来说,幼儿园的教学离不开游戏,那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是更能让幼儿容易接受吗?

教师C:幼儿很喜欢游戏,而且也只有在游戏中才能让幼儿更轻松、更牢固的学到知识,我想游戏的意义是重大的,在游戏中应该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教师D:我认为游戏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角色游戏更有此效。

理论上的讨论是基础,其次,就是在实践中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

而我们也经过短期的实践证明:游戏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教师提高对游戏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能够充分的将游戏灵活多变的运用到各个活动环节当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2、增加合作游戏的时间和次数

例如,在户外活动时间中,增加结伴分组游戏的时间:每周固定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集体游戏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幼儿开展自由结伴分组游戏。经过一个月的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喜欢与人合作、能较好的与人合作的小班幼儿由原来的28.8%增加到了35.2%。随后,我们再增加合作时间和次数,将每周固定一次改为两次,每次30分钟,集体游戏后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组合游戏。又一个月之后发现,能在规定时间内坚持合作游戏的幼儿上升到了51.8%;增加次数后喜欢参与合作游戏的幼儿上升到了66.3%。

3、减少游戏材料,教会幼儿合作的技能和技巧

这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大家应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据统计,在减少游戏材料之后,幼儿还未掌握什么合作技能技巧的初期,争执现象较多,在逐步掌握方法之后,此类现象明显减少。

4、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对角色和规则的认识

角色游戏是一种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仿真实生活的游戏。培养孩子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角色游戏在幼儿园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是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最好实践机会。其次,游戏是缩小的成人社会,因为角色游戏情节的展开过程正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加上幼儿有幼稚心理这一特点,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利用角色游戏来帮助他们提高对角色和规则的认识。游戏的过程是孩子创造、想象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小班幼儿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幼儿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比如:根据某些孩子想独占玩具而争吵打架的现象,教师可编一个故事:“大家都想玩的玩具坏了”,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组织幼儿讨论:玩具坏了怎么办?抢坏了玩具大家的心情会怎么样?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但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协商的语言应怎样讲?教师也可以有意识请经常争抢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合作游戏时不但要坚持角色的扮演,还要遵守规则。

5、在游戏中强化合作的情绪体验,提高幼儿合作的兴趣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二)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恰当的评价幼儿,使幼儿正确的了解自己和别人

教师批评、表扬幼儿的方法,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处理方式和信任程度都会影响幼儿的地位和合作的行为。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公正、客观;对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他们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给所有的幼儿以信任和鼓励,使幼儿的同伴交往合作得到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别人和自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

   2、利用各种游戏,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特点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以我为中心”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创设一定的环境,以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如: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别人;引导幼儿主动把好玩的玩具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玩;成人也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教师在组织自由活动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活动时的情况,恰当地引导,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协调指导者,促进幼儿友好交往,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如在建构游戏中,有些幼儿不顾别人的需要,随便去拿别人的游戏材料,立即会受到同伴的直接拒绝,在某种程度上是削弱了幼儿自我中心化倾向,但同时也会出现争、吵、哭、告状等现象。教师发现苗头要注意引导其观察别人的需要,启发他想一想,如果别人拿了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会怎样对待?你需要的材料能用什么代替?如果别人不需要,你要怎样才能让他人愿意给你?从而让幼儿懂得要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言行,采取友好态度才能与同伴交往。总而言之,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都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幼儿正确对待问题,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三)提高家长素质,改变家长教育方法

1、采用民主的教育方法

根据对某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获悉: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早期的交往。家长过度的保护,使幼儿在与别人游戏时往往听从别人安排,好模仿,缺乏主见,也容易旁观别人的游戏;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使他们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缺乏自知之明,在游戏中有自主意识,但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游戏合作常常失败;家长常对孩子发号施令,使他们不善于交往,自尊心强,对人冷漠,喜欢独自游戏以及游戏的自我欣赏;家长对孩子民主和谐,使幼儿比较成熟,善于交往,待人热情友好,在同伴中有一定威信,游戏能力较强。民主型的教养态度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家长还应多刺激幼儿正确的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父母应适时适地地给予强化,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

    2、增加家庭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长期是一个人玩,家长可以经常邀请友好家庭参加家庭游戏;或是几个家庭定时相约外出搞亲子游戏活动;还可带孩子走出家门,在社区、到户外与同伴交往,尽可能地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据某园对小班幼儿问卷调查资料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家庭游戏时间和空间的家庭,其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所提高。我们班的几个友好家庭经常在一起搞活动,他们的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能力逐步有所提升,都明显比本班的其他幼儿强得多。

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那只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能与人交往并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合作交往则显得孤独和不幸。幼儿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只要家园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素质就能得到强化与提高。会交往合作的人如同拥有开启人们心门的金钥匙,也为我们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学会交往与合作,会让每一个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中走出自己亮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周念丽、张春霞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9年版

3、李生兰著《幼儿家庭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版

4、丁海东著《论儿童游戏的生活本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年第三期

5、庞丽娟、秦旭芳著《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载《幼儿教育》1999年9月版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