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让他们通过亲手操作,鼓励他们多种感官参与,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发展。
关键词:操作性学习方式、培养、数学逻辑智能、
一、操作性学习方式与数学逻辑智能
1、 操作性学习方式
所谓操作性学习方式,是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取经验、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通过对物体的反复操作才能抽象出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慢慢建构数学概念。因此,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智能的最有效、最适合的方法。
2、数学逻辑智能
在《智力的结构》中数学逻辑智能是加德纳提出七种智力的一种。所谓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推理以及质疑和验证的能力,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为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建构初步数学概念,发展数学逻辑智能的必由之路。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即儿童要认识物体,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在移动、拆散、合并物体的反复动作过程中,通过头脑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即身体和心理的活动之间的协调,建构起数理逻辑知识。
二、操作性学习方式实施要求
1、根据学习对象的年龄特征选择操作材料。
虽然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但是他们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却需要采用直觉行动思维,因此,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与成人不同,教师组织数学活动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和支配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注意选材的随机性和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处处都能接触到数和形,鸟、树、鱼、花、草、虫、人、车、楼房等都是有意义的数学材料。散步时让幼儿点数幼儿园里的树,比一比树的高低,抱一抱以感知树的粗细;逛街时点数、比较、区分过往的汽车、行人、楼房和路边的电线杆;在逛商场时,认读商品的价格、比一比商品的轻重,以及从商品的归类摆放中让幼儿感知集合;逛公园时可以点数公园里的花、鸟,鱼池里的鱼和其他小动物,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多少,通过帮助它们排队,提高他们的排序能力;走楼梯时,数一数有多少级台阶,比一比栏杆的长短、粗细等;吃饭时,通过观察碗、筷、盘的形状,感知几何图形的知识。幼儿园里数学活动区里的数学画册、笔、剪刀、图片、数学卡片、实物卡片、玩具等材料,探索区里的各类游戏材料,小“商店”里的各种小商品,“医院”里的各种药品盒子、瓶子,娃娃家的各种器具等。让幼儿自由摆弄和操作。这些日常的摆弄和操作,能促进幼儿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要注意选材的亲切性,通过有意识的组织和引导,让幼儿自己寻找或请成人帮助获取需要的数学活动材料,比起由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现成操作材料,更能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空瓶子(如茶叶罐、饮料瓶、薯片罐、牙膏盒等),引导他们观察比较长短、粗细、大小,用自己制作的三角形、正方形排序、分类、点数、计数,在图书上寻找数字与数物匹配,鼓励幼儿在家里寻找某种形状的物体,幼儿自己动手或家长为其提供的活动材料,有一种特殊亲切感,乐意去观察、操作、探索,有效获取数学知识。
最后要注意材料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同一年龄的幼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起点上,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还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尽可能做到同一教育目标中有水平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的多套系列化学具。例如,学习数字4的组成分解,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3种水平的学具。水平一:设计一些小卡片,卡片上有教师已经画好的小图片,在卡片的空格上要求幼儿放上小图片或小数字,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分解式子。水平二:“给衣服夹夹子”,将彩色卡纸剪贴成衣服和衣架,另准备夹子若干,幼儿在操作时可在衣服上夹夹子,一边操作一边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水平三:操作“小手戴戒指”学具,幼儿根据“手指”上数字去戴相应数量的戒指,找出各组组成的数字,并做好记录。
2、根据学习过程的设计确定操作学习方式
随意性操作是指幼儿在进行操作活动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往往带有很大的游戏性、任意性和不稳定性。只是在操作之后,他们才会有所发现,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据感知和动作进行的,小班幼儿玩多项组合玩具最初只是随意地、无目的地插、拨棋子或重叠、垒高棋子,但在拼插完后,他们惊讶地发现,棋子不仅可以平面摆放,也可以重叠插在棋盘上,还可以摆出各种造型,这种操作的经验为幼儿以后有目的的操作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
验证性操作是指教师先讲解演示或先进行启发引导后,幼儿再通过操作予以体验,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和技能。由于幼儿缺乏操作经验,其操作可能会缺乏方向性,不利于其正确感知、建构抽象的数概念,这时教师以一定的动作示范或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进行体验,就不但能减少幼儿操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起到巩固和加深体验的作用,而且能使幼儿意识到事物的逻辑关系、数量关系和时空关系,为幼儿打开一条建构数学关系的重要通道,同时教师示范或引导的操作方式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幼儿的操作经验。例如,在教小班幼儿点数3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时,教师先用讲解示范怎样点数物体,接着让幼儿用同样的点数自己桌面上的小花片有几个。又如,在教幼儿学习5的组成分解时,教师引导幼儿将5个珠子分别插在多功能的穿珠板上,看看有几中不同的分法。这种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常用于小班或幼儿接触新的知识或使用新的操作材料时。
探索性操作指幼儿带着一定的意向或根据一定的任务指向,通过操作,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只是给幼儿下达一个任务,幼儿则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尝试、思考、探索、产生顿悟,有所发现。在探索性操作活动中,幼儿带着一定的任务,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在“做”中“悟”,在“悟”中进行更高层次的“做”,从而不断探索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操作方式和想法。例如,教“6的组成分解”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商店,商店里全部是6元钱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6张券,面值分别是1元—5元不等。然后要求幼儿用这些券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但购买时必须拿两张合起来是6元钱的商品,由“售货员”验收正确后才能得到所购的物品。购物结束后,我让幼儿自己讲讲买了哪些物品,分别用了哪两张券。幼儿在这种模拟的实际生活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小班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组织玩数学逻辑智能游戏,选择的游戏,应形象具体,材料应具有操作性、游戏性,如“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找花”“小猫钓鱼”“奇妙的口袋”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有趣的游戏情节操作活动,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中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竟争意识已产生并逐渐加强。组织的游戏活动,应具有合作竞赛和挑战性,如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以及电子软件游戏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探索、发现问题,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经验和逻辑知识,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体验获得胜利的喜悦,促进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主动性。
3、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诱导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对各种感觉器官收集的多种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应该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活动提供条件”。例如,在中班组织幼儿分类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六色六形积木,启发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各个图形的不同特征,多角度地概括这些图形的共同本质特征,然后自定相应的标准进行分类。像这种训练它就是直接建立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在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也需要教师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如使用听觉器官不仅需要幼儿辨别音色、音量、音高的不同,还辨别声音的来源、方位等有难度的信息,触觉、味觉、嗅觉的使用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都需要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才能保证其有效。
4、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注意数学逻辑智能与其他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多种智力的协同作用。培养数学逻辑智能应与培养其他多种智能结合起来。在操作性学习方式中,言语──语言能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都与数学逻辑智能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逻辑智能的发挥往往需要上述多种智力的支持和配合。培养数学逻辑智能与培养其他多种智能结合起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积极培养幼儿言语——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运用、表现能力以及理解他人与人相处的能力。在数学逻辑智能中,言语和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常常可以影响幼儿操作的方式、方法,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则可以帮助幼儿合理地分工合作、彼此启发、彼此互补。第二,积极培养幼儿的空间智能,就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这是一种与具体形象密切相关的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表现他们的操作活动,表现他们操作的成果。第三,积极培养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就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符合幼儿以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获得真实的体验,真正理解知识的来源。因而这种智力对幼儿的操作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操作性学习方式是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重要手段,通过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性操作、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将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与其他多种智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等等,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
主要参考资料: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史亚娟.论模式能力及其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