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种艺术活动,非常注重幼儿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中,十分强调音乐教育中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传授。但在近几年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发现老师们为了追求“新”,不管什么活动,都要求幼儿创新、与众不同,丢掉了很多传统的值得保留的东西。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缺少了对节奏、力度等的掌握与学习,老师也缺乏对不同音乐技能的掌握和指导等,只是漫无目的地让幼儿去想象、去创造,只要与别人不同就是最好的,从而走进了音乐教育的另一种误区。
我选择这节活动的目的是想尝试在以往地音乐活动中渗透《纲要》的新理念,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
这个音乐游戏,我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感强、结构规整,有着动物典型节奏形象的短小的乐曲。在选材的过程中由于原本的曲子形象过于单一及时间太长,为了增加音乐的趣味性、游戏性,帮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音乐情绪,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将三种不同速度的曲子进行了剪辑与整合,从而形成了新的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浓厚游戏色彩的曲子。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倾听纯音乐的曲子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对快节奏的乐曲容易忽略乐句与乐段,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形象与特征,我还根据乐曲所想要表现的主题形象及乐句、段落等创作出与之相配的琅琅上口的儿歌,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去理解、去表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儿歌与乐曲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感受出乐曲中的乐句及乐段,为今后用不同方式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乐曲打下基础。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设计游戏情景让幼儿初步感受蜜蜂、小熊之间不同的音乐形象节奏。以分角色游戏的形式加深对蜜蜂、小熊音乐形象的理解。
2、幼儿能尝试通过言语及肢体动作表现乐曲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
3、喜欢音乐游戏、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活动准备:
蜜蜂与小熊的音乐CD
梯子拱门一个、不锈钢栏杆三个(用作布置蜜蜂的家)蜜蜂头饰两个,一个放在拱门上,一个戴在老师头上。
彩虹桥拱门一个,不锈钢栏杆三个(用作小熊的家)小熊头饰二个,放在拱门上,一个戴在配班老师头上。
场地上事先贴上一圈线(蒙氏线)。
带CD的录音机一台
钢琴一台
四、活动过程
(一)师:“小朋友、早上好”。幼:“老师早上好”。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打招呼呀!(握手、拥抱……)我们可不可以用唱的呀!施老师先来,你们看着哟!两名老师站直身体边唱问候歌边做动作,带领小朋友唱问候歌。小朋友唱得真好,这次要唱得更好哟!来,像老师一样站直、挺胸、抬头、我们一起跟客人问好,看看掌声会不会更响好吗?
(二)师:“今天,我们去森林里玩,谁知道森林里有什么动物呀?”(幼儿自由回答)
师:“哇!有动物来迎接我们了,听听!谁来了?”你觉得是谁来了?那你们学学好么?播放音乐“兔子和大象”。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进室内并坐在蒙氏线上。
(三) 师:“刚才有什么小动物走来了?”幼儿说完后老师帮助幼儿一起回忆两种动物走路的节奏与速度。(小兔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大象是怎样走过来的?)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动物像兔子一样走得很快?有什么动物像大象一样走得很慢?
(四)音乐游戏“蜜蜂与小熊”
1、蜜蜂飞舞
①师:“小朋友,有两个小伙伴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那赶快把眼睛闭上,不准偷看哟!”老师从身后拿出一只蜜蜂的头饰戴在头上,“看!谁来了?”
②小蜜蜂是怎么飞的?”蜜蜂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老师请幼儿把小蜜蜂飞的动作做一做。边念儿歌边帮助幼儿掌握蜜蜂飞的节奏。强调要求:蜜蜂的翅膀是一上一下的扇动的,要用力的扇,快速的扇才能飞得高、飞得快。
③幼儿在音乐中进行小蜜蜂快速飞行地练习。关注孩子的表现进一步强调要求。
2、小熊走路
①幼儿回到位置上坐好。师:“赶快把眼睛闭上,猜猜又是谁来了?”
②配教老师戴着小熊的头饰随着音乐边做着小熊的动作边念着儿歌走到幼儿面前。
③ “看!谁来了?” 小熊:“小朋友,你们好呀!”小朋友:“小熊好”
④问:小熊你怎么过来了?(对呀,我听说小朋友来了,我就过来看看)
问:小熊长得怎样呀!(胖胖的)。小熊是怎样走过来的?(慢吞吞)。小熊:“你们谁能够像我一样走路呀?”(配教老师脚打开半蹲,一下一下的示范走)老师强调:现在我们学小熊走,小熊走要一下一下踩着走,小熊才能走得稳哟!(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着配教老师进行模拟小熊的动作,主教老师在旁进行言语提示幼儿掌握熊走动时缓慢地形象。)
⑤小熊带领幼儿做累了的姿势回到位置做好后问幼儿:“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我悄悄告诉你哦!我最喜欢吃蜂蜜了。这不,小蜜蜂出去采花蜜了,刚好可以吃个饱。”配教老师做偷吃状。
⑥师:“哎呀!小蜜蜂采蜜回来,看见小熊在偷吃蜂蜜会怎样做呢?(幼儿自由回答)
⑦师:“好,让我们先玩个游戏、一会再看看蜜蜂回来后看到小熊偷吃东西会怎样好么?”
3、游戏:蜜蜂和小熊
配教老师做熊,小朋友和执教老师都做蜜蜂进行游戏
4、分角色游戏:蜜蜂和小熊。
①刚才,小蜜蜂采花蜜回来后看到小熊偷吃蜂蜜是怎样做的?
②师: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蜜蜂和小熊的游戏,谁愿意做小熊的去小熊的家,谁愿意做小蜜蜂的就去小蜜蜂的家好么?(分好角色后老师跟小蜜蜂说:你们已经长大了,该去自己采花蜜了,妈妈跟在后面、好么?)幼儿跟随着老师进行音乐游戏.
③师:“小蜜蜂,小熊那么喜欢吃蜂蜜,我们就送一些给小熊吃好么?”小蜜蜂随着音乐飞到小熊“家”请小熊吃蜂蜜。接着小熊在妈妈的带领下到小蜜蜂家谢谢小蜜蜂。
(五)出室;师:我们都是好朋友了,一起跳个舞好么?《小蜜蜂和小熊跳舞出室》。
附:为音乐游戏自配的儿歌
蜜蜂采蜜(儿歌)
1=E
5353 5432 ┃ 1234 5432 ┃ 1313 5 ┃
小 蜜 蜂、 嗡 嗡 嗡、 嗡嗡 嗡,
5353 5432 ┃ 1234 5353 ┃ 3535 1 ┃
小 蜜 蜂、 嗡 嗡 嗡、 嗡 嗡 嗡,
5353 5123 ┃ 4323 2343 ┃ 4321 7 ┃
采 花 蜜, 嗡嗡 嗡、 嗡 嗡 嗡,
5353 5123 ┃ 4323 2343 ┃ 2345 1
采 花 蜜, 嗡 嗡 嗡、 嗡 嗡 嗡。
小熊(儿歌)
1=F
5 1 2 5 ┃ 21 76 5 3 ┃ 6 2 3 6 ┃4 4 3 2 3 6┃
胖 小 熊, 走 得 慢, 来 到 树 林 到 处 看,
4 4 4 3 2 7 1┃3 3 3 2 1 6 7 ┃5 1 2 5 ┃0 2 6 7 1 -
抬 头 看 到 有 蜂 蜜, 口 水 滴 嗒 掉 下 地。
执教者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蜜蜂与小熊》。由于是异班教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先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初步的制定,然后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心中预设了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应对措施。
活动开始为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我采用了原班老师教过的歌曲作为引子,通过打招呼,复习歌曲的形式很快和孩子们就熟悉起来,并发现有个别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应多加关注。
孩子们在讲述森林里有什么动物时,非常踊跃并且纷纷加上相应的动作。为了突出活动的目标,我让孩子们说说动物的身体形象与行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整个活动中始终贯穿感受音乐速度快、慢的变化。
在引导孩子们分段学习蜜蜂与小熊动作、感受音乐快、慢变化时,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我先戴着头饰引导幼儿凭借经验说说蜜蜂是怎么活动的,然后我以快速、夸张的动作让孩子们感受乐曲的快速。第二种是让孩子边听音乐边观察配教老师示范小熊慢吞吞地走进场,从感官上体验小熊走路的节奏缓慢。孩子们的情绪进一步调动起来,非常开心的进行活动。在活动进程中,我发现少部分孩子还是没能根据音乐变化,很好的表现小熊行进时的缓慢的动作,于是,我们以角色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变化。我带着孩子和配教老师分别扮演蜜蜂和小熊,在这个环节中有目的的让孩子集中精力体验音乐的快与慢。小班的孩子非常专注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看到小熊来偷吃蜂蜜,伴随着快速的音乐节奏迫不及待的冲上去对着“小熊”又刺又推,将小熊(配教老师)扭送回小熊家。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小熊虽然偷吃我们的蜂蜜,但是我们不要伤害它,把它赶回去就好了”。
角色游戏的第二轮是让孩子自由选择角色,此时小朋友们基本上都跑去做小熊了,为了让更多孩子体验到快、慢的音乐变化,我用“乞求”的语气问“小熊们”:“唔——你们都做小熊了,我感觉很孤单,你们来做小蜜蜂,好么?”孩子们被老师的投入感化,仿佛忘了那是游戏,有几只“小熊”情不自禁跟着我做“蜜蜂”了。
当孩子们再一次将偷吃蜂蜜的小熊赶回熊窝时,我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进行友爱意识的培养。我和孩子们商量,送蜜蜂给小熊。大家在一片欢乐声中进行最后一轮“送蜂蜜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带领孩子们与小熊拥抱,跳舞,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无论开展什么活动,目标应该在我们心中,只要老师心中有目标,把握住突发的教育良机,就可以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经验。
活动启示:
1、围绕目标选择合适并加以剪辑的音乐,会使一个活动事半功倍。我们在日常中要善于发现,收集好的素材,根据不同年龄班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加工。比如这次的音乐游戏,我就是自己将音乐进行了多处剪辑,从进场音乐到退场音乐始终伴随与主题相吻合的音乐快与慢的变化。
2、恰当的运用动作和语言辅助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感知、理解和体现音乐所表达的形象。如:①在感受蜜蜂的音乐时,我设计了两手在肩旁通过手掌上下快速煽动来帮助幼儿理解蜜蜂音乐的快。而在设计小熊动作时采用了两腿半屈、缓慢走路时发出沉重的声音来感受音乐中的慢。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乐曲中的主题形象,我们创编了相应的儿歌给乐曲配词,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效帮助了幼儿理解音乐的形象。
3、把握好 “教”与 “学”之间的关系。孩子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才能大胆地、主动去参与活动,并乐在其中,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尽情地展现自己,这更便于老师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准确把握,了解孩子“学”的需要,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手段。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全情投入,忘却了自己是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使孩子的学是自主的、由内而外生发的,从而真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4、配教老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就这次的音乐游戏来说,配教老师非常形象地表现小熊的动作姿态,激发了孩子们对小熊的喜爱之情,使她们不知不觉中模仿学习小熊的动作,为掌握小熊的形象节奏做了很好的铺垫。
5、教师要具备及时调控自己活动形式与目标的能力,对孩子的反应作出及时有效的应答。
由于每个孩子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经验不同,加上活动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会出现许多突发情境,这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育策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的目的。如上述讲到的我根据自己的“乞求”鼓励“小熊们”扮演“小蜜蜂”的角色和我一起游戏。
6、 通过这次的活动也带给我一些思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辅助手段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今后在音乐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探索思考的问题。
专家点评:珠海市香洲区建才幼儿园园长 欧阳静
一:适合小班,但欣赏三段音乐不够透彻。两位老师注意随机教育,配合好,细节很留意,很用心地关注孩子。可给孩子头饰,方便孩子进入角色。
二:模仿性的东西多了,创造性的动作少了。
三:选用的三段音乐好,特别第二段。欣赏不够,游戏前的交待不清。小熊的跑、走路线不够大,音乐没停就回到房子,从健全人格上来说,能上升到互相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