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于在幼儿的学习中用“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说兴趣是快乐学习的种子,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乐学。在幼儿学习中我们教师通过运用有趣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1、激趣。幼儿对学习内容是否有兴趣,关键是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前的激趣。如在大班的科学活动《奇妙的淀粉》,老师出示一张大画纸说:“小朋友,这原来是一幅漂亮的画,可它被魔法师施了法术,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小朋友很失望),这时老师马上说:“但是,你们看,(教师拿着一个小瓶子),魔法师走的时候忘了带走这瓶魔法药水(碘酒),我们马上把原来的画变回来好吗?”幼儿连声说“好、好、好。”教师把碘酒喷到画纸上,美丽的画面出现了,小朋友先是瞪大眼睛,然后是欢呼。老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这幅画的秘密吗?”“想”,这时小朋友早已经有了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纷纷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根据幼儿的心理,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语及环境创设,是激发幼儿快乐学习的前提。
2、导趣。根据幼儿年龄小,控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导趣,及时注入快乐,让幼儿重新燃起学习的激情,达到乐学的目的。如在角色游戏“商店”中,有些幼儿扮演顾客,开着不同的车子去“采购”,一段时间后就在一边聊天,老师看到后说:“各位顾客,你们的车子是不是漏气了,老师来帮你们充点气吧。”说完便做出打气的动作,被老师点到身体的幼儿马上站起来,继续加入了游戏的行列,嘴里还发出“突突突”“笛笛笛”的车子声音,这样重新激起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3、延趣。幼儿学习大致分为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两种,平时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幼儿的有意学习,这种学习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得欠持久,但只要教师善于延趣,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是有增无减的。如在大班的语言活动中,教师正有声有色的讲着童话故事《一只想飞的猫》,这时,从窗外飞进一只美丽的蝴蝶,小朋友马上把注意力转到蝴蝶身上,有的小朋友伸手想去触摸它,有的小朋友说:“这只蝴蝶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有的说:“哇,这只蝴蝶的花纹真漂亮”……。看来课上不下去了,随即老师灵机一动马上说:“哦?它是不是也想听故事,那我们安静的和它一起把故事听完,下课后再和它玩,好吗?”咦,这下可好,小朋友马上安静下来,老师继续讲刚才的故事,这一次小朋友听得更有味呢。
二、顺应幼儿的天性
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们要保护好幼儿的这一份天性,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为幼儿营造“玩”、“学”的环境,将学习目标隐藏在环境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参与、体验、感受等与环境的互动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小班“怎样使自己凉快”的活动中,教师首先问幼儿对夏天的感受,然后让幼儿自行寻找让自己凉快的方法:用扇子扇、让风吹、到空调机和风扇下乘凉、用水冲身体、喝冰凉饮料、玩打水仗等,通过种种体验,幼儿知道让自己凉快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幼儿始终沉浸在快乐的“玩”中。
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习内容富有动感、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现在本园主要选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南海自编教材,除此之外我们还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一些活动内容:如当我们北京申奥成功时,08年北京奥运会成了小朋友的热点话题,“为了奥运添光彩” 活动内容由此而生;又如“六一”节时,小朋友对多彩的表演服装是怎样来的充满了兴趣,于是又生成了“多彩的服装”、“华丽布匹市场”等活动内容。正是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四、以教师的快乐情绪带动幼儿
自我们幼儿园开展“快乐学习”研究以来,我们将在研究中总结出的快乐教师十二点:“意志高一点、脑筋活一点、嘴巴甜一点、耐心多一点、感情深一点、说话轻一点、眼界宽一点、爱心多一点、心地善一点、微笑真一点、赏识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挂在教师办公室墙上的显眼处,时时刻刻督促我们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将这“快乐教师十二点”带到幼儿的学习当中,因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幼儿学习。所以我们能注意以饱满的情绪、充满自信的笑脸溶入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同样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活动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由于我们了解、尊重了幼儿,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方设法在幼儿学习中更多地注入了快乐,使幼儿从“要我学”的外在压力变成“我要学”的内在动力,在快乐学习中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让幼儿获得了多种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