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社会性培养论文 » 正文

爱心培养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07  浏览次数:885
广东学前教育网论文频道导读: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的儿童一定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了合作,没有了合作的话,那在未来就无法在社会上发展甚至生存了。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爱心培养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扬州市明月幼儿园   曹阳

 

 

 

心理学者齐格勒强调“人的社会性品质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觉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达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方式、道德观念,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的社会性教育中运用较多的往往还是说服、教育为主。如:让孩子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礼貌待人等等。所以有时就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两名幼儿争抢玩具,两人都对老师说:“老师你看,他不让我,跟我抢玩具。”又如:一名幼儿把同伴撞哭了,没道歉就走了,提醒他以后,他却一脸无辜的说声:“对不起。”然后走了几步又回转过身来告诉你对方没说 “没关系”,来指责同伴的不礼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不少孩子对不小心冒犯了自己的人会采取报复;对处于困难中的同伴有一半孩子表示不愿意提供帮助。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的儿童一定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了合作,没有了合作的话,那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了。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经颁布并实施至今了,从《纲要》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重视。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媒介和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今天的教育能否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决定其明天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

 

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

 

一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要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因为孩子可以从成人爱心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习成人心灵深处的这种优良品质。记得今年四川“5。12”地震后,通过互连网我们观看了许多灾区的图片,当时我边看边给孩子讲解图片的内容,禁不住眼泪直流,轻声和配班老师商量捐点款,孩子们听了也纷纷表示要捐款。第二天许多孩子就把自己的存钱罐带来了。看着那些可爱的“爱心”存钱罐,我非常感动。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爱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现出来,才能自然地带动幼儿产生爱心,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可以这样说:教师的真情投入在幼儿爱心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也可以使其懂得为什么要关心父母、老师和伙伴。比如,围绕周围人如何爱自己为题来进行讨论;如:妈妈是怎样爱我的? 是谁把我们的幼儿园打扫得这么干净? 幼儿园老师和同伴是怎样关心我们的?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道德认识上有了较大提高。懂得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有的小朋友随地扔纸,同伴会说:“阿姨打扫院子多辛苦”;有的小朋友把别人组装的玩具弄坏了,同伴批评说:“人家组装好小汽车多不容易,你干吗破坏掉?”。

 

二、要信任孩子,挖掘他们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爱、信任、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家庭关系是幼儿快乐生活与主动学习的前提,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斯宾塞)。

 

如果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和行为习惯时,不考虑幼儿的特点与需求,只考虑如何让孩子适合我们的教育,那么我们培养出的会是些缺乏个性的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在进行爱的教育时应信任孩子,挖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这是不需置疑的,老师与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同伴的优点,使孩子充分感觉被同伴接纳、喜爱的快乐。即使对行为问题较突出的孩子,也要能从他们身上找出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例如:我班的陈一凡是有名的“皮王”,最喜欢与同伴打斗,在家还骂人,许多孩子都不爱和他玩,甚至不愿和他同桌。有一次,我发现他在绘画时能画出多种不同款式的机器人,就建议他为同伴们各画一个。他欣然同意了,而且非常有耐心的一个一个帮同伴们画。结果小朋友们可开心了,不断夸他聪明能干,并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他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接纳与友善。自从体验到了做好事可以带来快乐之后,他便一改以往的行为态度,变得积极上进了,常主动要求为同伴画画、做事……即使他偶尔再出现不良行为,也能及时改正。现在陈一凡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据家长反应,他现在与家长及周围成人交往时也表现得“文雅”多了。

 

另外,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爱,如:讲“野花”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对老师的爱;讲“七色花”理解小主人公关爱伙伴、关爱他人的行为;学习歌表演“我的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我为爷爷捶捶背”,从表演的动作中亲身体验关爱别人时所产生的愉悦情绪;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了解老一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的辛劳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等等。这样以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总之,就是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其懂得为什么要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和关心伙伴。  

 

三、让孩子有自由的权利

 

爱是理解,爱是包容,爱是具有博大的胸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所谓的健康,不光是身体健康还包括了心里健康。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具有健康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去和别人相处和交往。所谓的“适宜的精神环境”,我认为要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孩子看来,许多事情都是有意思的、好玩的。例如在幼儿园的“娃娃家”中,孩子们能玩出各种花样,什么做饭、剪指甲、哄宝宝入睡、招待客人……数之不尽。而这些游戏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是常见的,这时的他们正处于模拟的社会学习中,如果老师每个游戏都为孩子定下了框框条条,将极大限制了孩子们的主动发挥,就没几个人愿去玩了。所以如果取消了这些限制,你会发现孩子们反而更爱到“娃娃家”去,同时会发现他们玩得更好,更开心,更尽兴,合作地也更好了。当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情境及情境表演等活动,进行练习、强化幼儿行为。如情境表演:“我为妈妈过生日”体现孩子对妈妈的爱,一个吻,一句“妈妈辛苦了”,一个自制的小礼物,表达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又如情境创设“老师病了”则引导幼儿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关怀的情感体验,教育幼儿在言语、行动上关心帮助他人。 孩子都喜欢小动物,我们可以以次来激发幼儿的爱心。在班级自然角里饲养易于管理小动物,如:金鱼、小蝌蚪、小白兔等,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同时设置一些情景以激发幼儿的爱心,如: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小朋友怎么办?兔妈妈去拔萝卜了,大灰狼要吃掉小白兔,小朋友应该怎样帮助它?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通过以上情景的回答,他们的爱心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四、建立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良好常规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幼儿也如此,合理的常规是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但过去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便于管理,生怕出现什么失误,所以对孩子们限制太多,而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自然少了。随着新《纲要》的实施,我们发现常规还是不可少的,怎样才能使常规更符合幼儿的需求和实际呢?

 

我认为老师或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在活动中一起制订一些常规。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时幼儿在制订常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常规意义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遵守常规,进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性。

 

记得在一次晨间活动中,几个孩子都想打羽毛球,可球拍只有两个,有的孩子就抓住球拍不放,有的就捏住羽毛球不给,争来争去,差点要打起来。本来我在旁边想看他们怎么解决的,这时不得不出面干涉了。我请他们把球和球拍全部放回箱子,并说说谁想玩,他们一个个都吵着要玩。我就提醒他们:“你们这样下去谁也玩不到,能不能商量一下,想出一个大家都能玩到的办法?”仅片刻工夫,俞焜就提出用“石头、剪子、布”来定输赢,赢了就玩。结果肖逸输了后表示还很想玩,怎么办呢?他们又商量了一个办法,用“计分制”解决,谁先丢5个球,就淘汰换人,这样“皆大欢喜”。而我在夸奖他们会动脑筋的同时,又对围观的小朋友进行了教育,“以后再发生这类的事,可以学俞焜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实践证明,这办法很有效,孩子们在实践中自已制订了不少常规。有“游戏中”的、有“活动中”的,并且自觉性很高,基本都能很好的遵守。现在,这类“争抢”、“告状”的事越来越少了,这也说明幼儿的能力是可以挖掘的,不要小看他们,我们成人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不必事事代办。

 

五、教师与家长应当与幼儿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家长。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幼儿之间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讲,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是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而存在的,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表现就是“人→人”的关系。教师和幼儿虽然有履行职责的不同和完成任务的不同,但从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意义上讲,都是平等的。我们的家长也应该有这方面的认识,与孩子平等的相处。

 

由于幼儿教育过程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学习相互进行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在自己和幼儿之间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以便为幼儿教育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尤其是要做到对新生的尊重。对于 “调皮捣乱”的孩子,更应如此。家长也要注意这一点,在家里在户外,都不能事事“摆架子”,否则就会滋生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不愿与你亲近,从而阻碍了他社会学习的进展。社会上不少的“问题儿童”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亲情的冷漠,爱心的缺乏。从而养成了他们不符合社会行为规则的习惯。培养幼儿的爱心,家庭和学校必须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就加强了家园间的互动。但在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的初期,很多家长不太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如,有的认为爱心培养可有可无;有的虽然表示有培养的必要,但认为无需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有的希望幼儿园加大智力开发的力度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的甚至认为培养幼儿的爱心,会使孩子从小吃亏,长大窝囊等,针对各种各样的认识,我们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宣传了爱心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爱心培养的目标、内容,使家长对爱心培养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忽视长辈的辛苦、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随意对待小动物等缺乏爱心表现的原因,及会对幼儿今后社会性人格发展出现的危害等,促使家长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同时,我们还经常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爱心的方法。如: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如何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如何强化幼儿的爱心行为等,使家长逐步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家园之间、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每次的家长会上和亲子活动时都要留点时间,组织“我的教育经验、夸夸我的好宝贝”等活动,大家分享着培养孩子的经验与收获。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就“当孩子做出关爱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与内化。  

 

六、合理利用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作为教育契机

 

幼儿期是美妙的,也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一切都使他们新奇,所以幼儿教育就要抓住人生最佳的教育时期,让幼儿在理解、信任中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事物,了解社会。

 

这方面,我们幼儿园做了大胆的实践和尝试。几年来,我们每学期都有专门的社区活动计划,选择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教育内容,通过开放式、探索式、互动式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去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从而初步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比如:我们大班上学期就先后参观了附近的念泗小区、双桥实验小学以及润扬大桥,史公祠、扬州气象台、博物馆、漆器厂等。在这些活动中既扩大了幼儿的眼界与知识面,又在参观活动中了解了社会,走向了自然。孩子们完全是在开放自主的氛围中建构了健全的人格,知道了怎样与成人、同伴相处,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劳动者的情感。

 

在这里我建议家长们也多利用一些节假日陪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既巩固了亲情又贴近了自然、社会,真是一举多得。

 

正是这些行为结果的自然反馈,促使孩子们调整了原有认识,接受了正确的行为方式。所以我认为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我们应为幼儿创设、提供参与各种锻炼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随时关注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从反思行动中理解正确行为的意义,并让他们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去获取愉快的感觉和体验,促使他们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去获取愉快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成为有个性有实力的社会人才。

 

当然,这肯定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但是,爱心培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共同关注的热点。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 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想,随着人们对社会性品质和行为这个问题越来越深的了解,我们在培养方式和方法上肯定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