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美术教育指导策略顿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06

  江苏金湖   王晓

  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引导儿童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儿童审美情感,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引导儿童身心、意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好多家长朋友认为美术教育只仅仅是让儿童画画,于是乎:“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找个地方约束他们,省得在外打闹出危险”……孩子被送到了兴趣班学画画,家长们成了“主宰者”,到了兴趣班、包括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成了“主宰者”,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一张范画,儿童跟着学,教师个别指导,很少顾及儿童的个体差异与先前经验的激活与迁移,她们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摒弃了儿童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会有许多枯燥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儿童缺乏想象和创造。儿童作品完成后教师会以“谁画得像,谁画得好”来评价儿童的作品,忽视他们的情感需要与主观体验,那么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使美术活动成为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和修养,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毅力、耐力的主要途径。下面从三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儿童绘画指导的看法:

  第一,重视儿童的“心灵感悟”,采用多种绘画形式,让儿童自由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儿童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儿童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得一次大班儿童的春游写生活动,在目的地我们组织儿童先对周围的景致景物作详细的观察比较,再引导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嗅嗅花香,摸摸枝条,抱抱枝干,在充分的观察讨论、嬉戏娱乐后,让儿童将看到的、想到的、自己的心情画下来,那次写生活动的效果特好,画面丰富且少有雷同,让他们讲述画面的内容,儿童更是自有想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有鲜活的生活体验,儿童表现起来得心应手。在表现形式上,我们也应多采用各种形式,不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的绘画,采用固定不变的示范讲解模式,其实诸如刮画、彩墨画、拓印画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段,采用写生、实物临摹、示范讲解等形式,手段为内容服务,只要儿童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就好。

  第二,注重儿童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使儿童乐在其中。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儿童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儿童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至始自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要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首先,不要墨守常规,每一次活动都以上课的形式进行,讲究过程的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看似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但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从中得到愉悦就不得而知了,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儿童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其次,组织活动时,不要太注重结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过程体验,考虑儿童的情感倾向。比如引导儿童画一种小动物,我们在引导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用线条勾画之外,还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儿童被激起的积极喜爱的情感会成为绘画的一种动力,在顾及儿童内心感受的同时要求儿童画好小动物,往往事半功倍。最后就是在儿童绘画过程中的不时纠错、在结束环节责令还没完成作品的儿童去听去看老师选出的几幅儿童完成的作品讲评内容,其实事实情况又有多少人在看在听呢,他们要不烦燥不已,要不意犹未尽,教师的纠错打断了儿童的思路,教师对少部分作品的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些做法在儿童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三,强调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读懂儿童的作品,走进儿童的心灵。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着儿童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以往评价时只重视结果,注重对儿童最终作品给予评价,而忽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不能读懂儿童的作品,对作品评价大而化之。这种不能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儿童作品的做法,不能对儿童独特思维予以肯定的做法极易扼杀儿童的创造力,游离于儿童的心灵之外。对于评价儿童的作品我的做法是:一是遵循发展规律。儿童绘画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儿童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儿童的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二是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儿童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儿童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儿童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感教育,更是情感教育、创造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整合体,我们教师应结合儿童美术学习的特点,随时观察儿童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对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儿童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儿童的想像和创造,吸收当前儿童教育中“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先进理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儿童走向美的世界,为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