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儿童教育生活化是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5  浏览次数:265
    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儿童教育处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期,根据我国《儿童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内容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因此,是一种全面的、启蒙性的教育。儿童教育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使各领域的内容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与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从单纯注重智力开发转向对全面人格的培养相一致。 
  我国的儿童教育无论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应试教育的痕迹,儿童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当一部分家长及教师比较重视儿童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培养,过分强调“学以致用”。儿童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既不能重智轻全,也不能忽视对儿童文化素质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将智力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事情,还要重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情感、意志、品德、生存能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儿童教育,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新型的儿童观,着眼于儿童未来的生活 
  儿童观是一种以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存在,它能够深刻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内在认识,所以树立积极的儿童观是儿童教师自我矫正自身教育行为的前提条件。科学的儿童教育应从生命的活力出发去追求精神创造,以这样的教育理念去观察儿童时,我们就会发现传统儿童观的许多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建立科学的儿童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儿童观就是以儿童为本的新型的儿童观,即关注儿童,尊重儿童,赏识儿童,发展儿童,促进每个儿童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要尊重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完整的个体、正在发展中的个体,人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尽管他们还不成熟、不完善,但他们对现在拥有权利,教育者有义务培养他们成为学会合作、具有平衡人格的和谐的个人。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当学习的主人 
  儿童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育活动要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方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既适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首先,儿童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儿童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儿童,包括他们的性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只有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儿童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并力争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 
  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日常的学习、活动、生活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兴趣的多样性,尽量为儿童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并鼓励儿童通过自身的尝试去学习各种事物,解决各种问题,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 
  另外,儿童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既要重视研究儿童的共性,又要重视研究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教学中尤其应注意那些各方面表现一般、甚至是表现不令人满意的儿童,要特别注意关怀、培养,免于被人冷落、被人训斥、自尊心受到伤害,使全体儿童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高。 

  三、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儿童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儿童的发展受家庭、儿童园、社区三大环境的影响,而家庭的影响更大,因此,儿童园比之于中小学更需要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要推进儿童素质教育,儿童教师必须做好家长工作,应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在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儿童学习规律、儿童常见问题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理论上的指导,使儿童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家长沟通,相互学习,并帮助家长端正教育观念,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内涵,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教能力,为儿童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健全儿童的人格特性 
  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构成。教师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平等对待,合理安排,重视对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重视对儿童情绪的培养,丰富儿童的生活,组织好儿童的活动,帮助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为此,就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和情绪气氛。儿童的性格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关心集体的性格特征,还能培养他们的诚实、助人、团结协作、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等优良性格特征。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缺乏一个“儿童群体”环境,这个群体对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儿童园良好的儿童群体这一有利环境,重视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为儿童提供相互交往的条件,安排一定的时间空间,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提供注重过程的活动和游戏,鼓励儿童与同年龄和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让儿童在交往中学会合作、谦让,逐渐修正行为,分清是非,完善性格,适应环境,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要适时培养儿童的毅力,在活动和游戏中延长儿童对操作活动的专注时间。当儿童遇到困难、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应及时指导,使儿童重新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从而培养儿童的坚持性。 

  五、淡化特长教育和功利色彩,还儿童一片蓝天 
  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儿童成了家长和学校支配的工具。许多家长并不懂得孩子的兴趣所在,只是觉得多多益善,或一旦发现孩子过早地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特长时,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使其接受所谓的正规训练,企盼着早日成名成家。其实,儿童时期的兴趣往往是自发的,而且常常是游移不定的,只有巧妙地引导才能使其健康地发展。而那种剥夺了儿童其他一切活动的所谓正规训练,只能使孩子萌芽状态的兴趣过早地枯萎,这种教育与其说是给孩子铺路,不如说是给孩子筑墙。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英会,孙琰.对我国儿童教育问题的反思[J].管理观察,2009,(33):190. 
  [2]吴翠华.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儿童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8):72.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