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儿童在家庭中的人际交往与其在幼儿园中的人际交往的交互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5  浏览次数:206
    儿童的人际交往包括了在家庭中与父母、长辈的交往,以及在儿童园中与小伙伴,老师之间的交往。 

  一、儿童在家中的人际交往对其在儿童园中交往的影响 
  儿童在家中的交往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家庭人际交往却是儿童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与人交往的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家庭人际交往对其在儿童园中人际交往会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溺爱型家长非常常见,他们对小孩子千依百顺,孩子学会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平等交往,对爱片面理解,习惯于接受,不懂得付出,更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这样的孩子到了儿童园就容易与其他孩子起争端,对老师却会表现出依赖与任性。 
  有些家庭的管教是很严厉的。家庭的气氛因此就比较严肃,孩子的情绪会相对压抑,甚至出现于父母的交流困难,进而自我封闭、喜怒无常、过度焦虑。在儿童园中,同伴和老师可能会忽视他,当然,这类孩子会比较顺从。 
  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缺乏交流的家庭。这当中的原因包括父母的冷漠活着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和交流,孩子的情感会比较空白,没有爱的体验。与父母之间缺乏交往的同时,与周围环境的情感关系也会随之出现偏移,变成缺乏感情的孩子,这类孩子有可能成为有攻击性行为或有敌意的儿童,儿童园的同伴往往拒绝与其交往。老师也常常视其为问题儿童,会不予理睬或给予惩罚。 

  二、儿童在儿童园中的人际交往对其在家中交往的影响 
  同伴交往是儿童情感上的需要,是最独特的一种交往类型。受同伴欢迎的儿童的行为举止得体出色,他们懂得注意他人,赞美他人,善于与人合作和分享,提出有益的建议,听从成人劝导,维护团体的荣誉。努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因此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很好,比较能够从和同伴之间的交往得到满足和快乐,不容易与他人产生争执。即使有争执也能很快忘记和消除。这种在同伴交往中取得的自身发展使儿童在家中与家人的相处更成熟,父母可能会慢慢发现孩子更懂事了,儿童在家中也更会关心家人。从而促进了儿童在家庭中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不受同伴欢迎的儿童的行为表现为:行为随意、吹牛势利、喜怒无常、欺软怕硬、富有攻击性、蛮横无理等。由于在同伴交往中遇到更严重的困难,不被接纳,往往在家中会更加蛮横无理。对家长态度恶劣。如果这类儿童受家长冷淡或虐待,那么他的内心会更加孤僻,进入恶性循环。 
  可见,同伴交往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和倍增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同伴交往对儿童交往能力的矫正功能的不足,这时,儿童园老师与孩子交流的价值便体现出来了。 
  儿童与儿童园老师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老师喜欢的小孩子;老师偏爱的孩子;被老师忽略的孩子;以及老师讨厌的孩子。 
  被老师喜欢的儿童,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对其的评价也会比较高。两者之间的关系融洽,这类儿童往往也是受同伴欢迎的儿童,同时他对自身也更具信心。老师对其家长也会态度较好,并且称赞孩子,表现出喜爱的感情,从而也促使家长对孩子更具信心,也更关心,会投注更多的爱,儿童与家长间的交往就更好。可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 
  被老师特别偏爱的小孩,与老师之间的交往十分好,但是往往与同伴交往会产生问题,因为不被老师偏爱的大多数同伴会对其有不满情绪,并且对其会有暂时的不接纳的情况,这是十分不利的。另外,这类儿童也容易滋生任性、自私、依赖、缺乏友爱和不诚实等消极人格。从而对其在同伴中或家庭中的交往都带来负面影响。 
  被老师忽略的小孩如果在同伴交往中得到一定重视和满足的话对其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假使儿童在被同伴忽略的同时也被老师忽略那么就会造成其沮丧无助的心理,产生自卑心理,更加消极地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这样容易在家中更不善于与父母交流,性格孤僻。 
  被老师讨厌的儿童,往往是任性、捣乱、或者样子难看,老师抱着一种“朽木不可雕”的心态,因此这类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好的,老师更倾向于惩罚他们而不是帮助他们。由于教师的讨厌引起的父母对孩子的错误对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对这类儿童的不正确对待造成儿童心理不健康和扭曲,恶化儿童在家中的人际交往。 
  因此,儿童园教师可以通过其对于孩子的态度来矫正孩子交际能力的不足,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儿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谁都喜欢,而对难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所说的“漂亮”与“难看”的孩子,不仅是长相上的美丑,也包括德才上的优劣。只有这样儿童才会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安全感的建立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十分重要,对某些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鼓励。 

  三、教师干预 
  作为儿童园教师来说,光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是不够的。儿童在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对儿童形成的或好或坏的影响,在儿童园中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出来,对于部分在人际交往上有问题的儿童,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干预,帮助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由于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不应局限于在儿童园内为孩子其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如前文分析所见,家庭是决定交际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的干预还应该包括对儿童家长的指导,促进家长在家庭中为儿童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只有在这样有意识的双管齐下的干预下,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缓解与改善。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