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 » 社会性发展 » 正文

小班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5  浏览次数:181
      一、小班儿童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有口语攻击、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儿童攻击行为大多表现在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两个方面。引起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有: 
  1.对依恋物的强烈守护情感,产生攻击他人的行为。 
  小班儿童从家庭进入儿童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新的生活秩序等,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为了达到自身心理的平衡,强烈的依恋感驱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物品的守护。一旦别人拿走他们心爱的依恋物,他们立即会产生敌意,并用打、抓、咬等行为来抢夺自己的物品,使对方紧张、恐惧。 
  2.独占或相互争夺玩具时,以身体攻击同伴的行为。 
  在家庭中,儿童处于被别人照顾的地位,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缺乏同伴间的交往和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当他们跨入儿童园,独霸一方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心理常常使他们在同伴交往中碰壁。从众心理和占有欲强,亦使他们对本来自己不需要的玩具,只要看见别人拥有,他们立即就想占有。在获得玩具的过程中,他们又不会用语言协商,而是直接用武力争夺玩具,有时还用嘴咬同伴,甚至破坏别人搭建好的物体。 
  3.反击同伴的攻击行为。 
  自我保护意识在三岁儿童身上体现得也较为突出,当他们受到攻击和伤害时,立即会采取打、咬、破坏等行为反击对方。 
  二、小班儿童攻击行为的对策 
  1.采用以物换物的方式,减弱儿童的依恋感,减少攻击行为。 
  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力容易分散,强烈的、有趣的外界刺激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弱依恋感。在新生人园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运用短时间观看动画片、木偶戏、户外游戏活动等形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之情绪暂时趋于平静。另外我们还投放颜色鲜艳、带有声响、操作方便、可变性强的儿童喜爱的玩具,替代依恋物,让他们暂时忘却自己的依恋物,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以减少因别人碰到或拿走依恋物,而引起的强烈的敌意情绪和攻击行为。 
  2.提供相应数量的玩具,减少争抢玩具的现象。 
  小班儿童具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占有欲。因此,我们首先在环境创设上,增加同类玩具的数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减少因争抢玩具而引起的打架现象。其次,在教育过程中组织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育活动,让儿童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体验友爱交往的快乐。如:开展“玩具大家玩”的主题教育活动,请每位儿童带一样玩具,与同伴相互交换玩耍,共同分享,从而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和友谊,消除了自私、不合群、独占玩具的现象,也减少了儿童为了防备他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3.培养儿童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削弱攻击力。 
  喜欢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通过儿歌、故事、木偶戏、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儿童学习运用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技能。 
  第一,让儿童学会身体动作的交往技能。运用招手、握手、点头、微笑等体态语言,让同伴体验友好的关系。如:可用招手向同伴问好、道别,点头赞同同伴的意见,握手表示友好等。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组织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活动,如:主题教学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让儿童运用双手与同伴合作玩玩具、帮助同伴挂毛巾、放玩具,牵同伴散步,与同伴一起做汤圆等等,使儿童感受到合作、互助、友爱带来的愉悦情绪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二,让儿童学会语言交往的技能。在教育中我们注重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儿童学习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利用故事表演、情景表演、角色游戏等方式,让儿童感受语言交往的乐趣。如:表演游戏“小熊请客”,教师请儿童扮演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等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儿童学会了敲门的方法和礼貌语言,如:“小熊请开门”“客人请坐”“我请大家玩玩具”等等。 
  4.采用榜样示范法,让儿童学会友爱和谦让。 
  榜样示范法符合儿童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心理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间、师生间的礼貌交往,友爱谦让;在活动中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运用轻柔恰当的动作。如:儿童来园时,教师主动向儿童问候;儿童过生日时,教师和小朋友一起为该儿童过生日;儿童生病时,教师带小朋友去看望生病的同伴等等,让儿童学有榜样,做有目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高尚情操。
 
 
[ 理论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理论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